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新定感兴五首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山水真名郡,恩多补谏官。中间好田锡,风月亦盘桓。
白话文翻译:
这片山水的确是一个名郡,恩宠多给了那些谏言的官员。其间有着上好的田地,风景和月色也让人流连忘返。
注释:
字词注释:
- 真名郡:真正有名的郡;名声显赫的地方。
- 恩多:恩宠多;受到的恩惠多。
- 补谏官:指那些负责进谏的官员。
- 田锡:好田;优质的田地。
- 盘桓:停留;流连。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了“补谏官”,可见作者对官员的态度。古代官员多依靠王权,谏言虽是职责,但在某些时期却可能被忽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改革家,曾任宰相。他的诗词盛名于世,以豪放和深沉著称,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范仲淹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所处环境的感慨及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与自然美景的结合。
诗歌鉴赏:
《新定感兴五首》通过描绘山水之美与官员职责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范仲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政治的思考。诗中,山水的美好与谏官的恩宠并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范仲淹以山水之美引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是美的展现,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的“好田锡”则象征着国家的富饶,作为谏官的责任和使命感也随之而来。
整首诗所传达的情感沉甸甸的,既有对山水的热爱,也有对政治的忧虑,体现了作者的情怀和理想。这样的情感共鸣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但范仲淹通过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思考,使得这首诗更具时代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水真名郡:开篇便引入自然景色,强调名郡的美丽。
- 恩多补谏官:暗含对官员的期望,认为应多施恩于谏言之人。
- 中间好田锡:强调土地的富饶,暗示国家的富庶。
- 风月亦盘桓:结尾处引入自然的悠闲,更加深了诗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水”与“风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的美与政治的责任相联系,形成了生动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谏官:代表了正直与忠诚。
- 田地:象征国家的富饶与繁荣。
- 风月:象征自然的恬静与美丽,令人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名郡”主要指什么?
- A. 真实的山水
- B. 有名的地方
- C. 政府机关
- D. 文化遗址
-
“补谏官”所指的是哪些人?
- A. 负责文案的人
- B. 进谏的官员
- C. 军事指挥官
- D. 民间百姓
-
“风月亦盘桓”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厌倦
- B. 对生活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留恋
- D. 对政治的失望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更侧重于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壮丽的山川。
- 苏轼《赤壁赋》:以历史背景为依托,探讨人事变迁,风景与情感的结合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