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时间: 2025-01-07 23:3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
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
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
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白话文翻译:
这片芳洲的美名在古老的南都中无人能及,最珍惜的就是那一点尘埃都不沾染。楼阁中的春色深厚,海燕飞来,池塘边人静得如同仙鹤。花的情意和柳的心意又该向谁去询问,明月下的波光又岂是容易描绘的呢?汉朝的山公吟咏新诗,许昌又何必惊讶于申湖的美丽呢?
注释:
- 芳洲:指百花洲,形容美丽的地方。
- 名冠古南都:指此地的美名在古南都中无人能比。
- 尘埃:比喻污浊的事物,诗中强调此地的纯净。
- 海燕: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
- 仙凫:传说中的仙鹤,象征高洁。
- 花情柳意:指花草的情感,代表自然的美。
- 山公:指汉朝的山公,寓指李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著名的“范公”。他以政治理想和文笔精湛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提倡志向和责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范仲淹与友人王源叔的通信中,表达了他对百花洲美景的怀念与赞美,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百花洲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芳洲名冠古南都”一句,直接引入主题,强调了该地的名声之美,接着提到“最惜尘埃一点无”,表现出对环境纯净的珍视。接下来的“楼阁春深来海燕”,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再通过“池塘人静下仙凫”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对自然的困惑与追问,“花情柳意凭谁问”,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情感的复杂性。最后两句,提到“汉上山公发新咏”,以历史人物的吟唱来传递自然的永恒之美,结束时强调“许昌何必诧申湖”,表明对美的理解与包容。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洲名冠古南都:引入百花洲的美名,强调其独特性。
- 最惜尘埃一点无:意指环境的清净,珍惜这份纯粹。
- 楼阁春深来海燕:描绘春天的生机,海燕飞舞增添了活力。
- 池塘人静下仙凫:营造宁静的氛围,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花情柳意凭谁问:表达对自然情感的疑惑,反映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月彩波光岂易图:月光与波光的描绘,强调自然之美的难以捕捉。
- 汉上山公发新咏:提到历史人物,增强诗的文化底蕴。
- 许昌何必诧申湖:以历史为背景,表示对美的理解与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凫”比喻高洁的情怀。
- 对仗:如“花情柳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洲:象征美丽和纯净的自然环境。
- 海燕: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仙凫:象征高洁与宁静。
- 波光:象征自然景色的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芳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丑陋的景象
B. 美丽和纯净的自然环境
C. 人的悲伤
D. 其他 -
诗中提到的“海燕”象征什么? A. 伤感
B. 生机与活力
C. 失落
D. 疲惫 -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冷漠
B. 赞美与珍惜
C. 恨铁不成钢
D. 不以为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 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范仲淹的《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情感的深度,而后者则通过壮阔的视野展现自然的宏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