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似吟院二首
作者: 黄庭坚
吟院虚明如画舫,
想成槛外是长江。
杜郎忽作扬州梦,
雨带风沙打夜窗。
白话文翻译:
在这虚明的吟院里,如同一艘画舫,
我想窗外就是那滔滔长江。
杜甫忽然在我梦中回到了扬州,
雨夹着风沙敲打着夜窗。
注释:
字词注释:
- 吟院:吟咏的院落,指诗人居住或写作的地方。
- 虚明:形容环境清明而空灵。
-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 成槛外:窗外的景象。
- 杜郎:指诗人杜甫。
- 扬州梦:杜甫生前曾在扬州居住,常常怀念。
- 雨带风沙:雨中夹杂着风沙,形容天气恶劣。
典故解析:
-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著称。本诗提及扬州,表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怀念之情,亦反映了自身的生活境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人画的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写景抒情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的吟院,表达了他对杜甫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寂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杜似吟院二首》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敬仰和怀念。在“吟院虚明如画舫”一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宁静的画面,暗示他在创作时的心境是安宁而又清明的。接下来的“想成槛外是长江”,则将视线转向窗外,勾勒出一幅辽阔的江河景象,象征着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杜郎忽作扬州梦”一句,直接引入杜甫的形象,内含了作者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怀念。扬州是杜甫生前的一个重要居住地,诗人在梦中与杜甫相会,显示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传承。最后一句“雨带风沙打夜窗”则将意境引向现实,描绘了夜晚的恶劣天气,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黄庭坚对杜甫的深情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悟,折射出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吟院虚明如画舫:吟院的环境清幽明亮,如同雅致的画舫,营造出诗人写作的氛围。
- 想成槛外是长江:诗人想象窗外的景象是波澜壮阔的长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 杜郎忽作扬州梦:突然梦见杜甫在扬州,表现了对这位诗人的敬仰之情。
- 雨带风沙打夜窗:描绘了恶劣的天气,增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吟院比作画舫,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风沙如同有生命般,打击着窗户,给人以生动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吟院、长江、杜甫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吟院: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环境,表达诗人的文人情怀。
- 画舫:代表美好与艺术,暗示诗人的追求。
- 长江:象征广阔的理想与人生的旅程。
- 杜郎:杜甫的象征,代表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 雨与风沙: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吟院”指的是: A) 画舫 B) 诗人的写作地点 C) 长江
-
“杜郎”指的是: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着: A) 历史 B) 诗人的心境 C) 广阔的人生
答案:
- B) 诗人的写作地点
- C) 杜甫
- C) 广阔的人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杜似吟院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黄庭坚通过对杜甫的怀念,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而杜甫则通过对国事的忧虑,反映了对社会的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集》
- 《杜甫诗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