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天休中散挽词》
时间: 2025-01-01 18:23: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禄九男君独秀,赋名几与景仁班。
淹留州县看恬默,出入风波笑险艰。
遗爱蜀中三郡有,退身林下十年闲。
山川英气消磨尽,昨日华堂作土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写光禄大夫史天休的挽词。他在众多的士人中脱颖而出,成就与景仁班几乎相当。在州县里,他过着宁静淡泊的生活,面对风波险阻时却能泰然自若,带着微笑。他在蜀中留下了深厚的美德,远离尘世喧嚣,享受了十年的闲适生活。然而,山川的英气都已消散,昨日的华丽堂皇如今化作了荒土。
注释:
- 光禄: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地位较高。
- 九男君:指史天休,可能为其号或封号。
- 景仁班:指古代著名的士人,代表着优秀的文人群体。
- 淹留:停留、逗留。
- 恬默:安静、宁静。
- 遗爱:留下的美德、影响。
- 蜀中:指四川地区。
- 退身:隐退、归隐。
- 华堂:指华丽的殿堂,象征繁华。
典故解析:
- 光禄:表示一种尊崇的地位。
- 九男君:历史上对杰出人物的尊称。
- 蜀中三郡:可能指蜀地的三个郡,象征影响力的广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学识著称于世,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等主题,风格独具一格。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在诗人悼念史天休时所作,表现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敬仰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重视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歌鉴赏:
《史天休中散挽词》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挽诗,通过对史天休生平的描绘,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个性与品德。开篇以“光禄九男君独秀”引入,展示了史天休在士人中的卓越地位。接着,诗人通过“淹留州县看恬默,出入风波笑险艰”描绘了他淡泊名利、处世从容的态度,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则赋予了史天休更深的文化底蕴,强调了他在蜀地所留下的美德与影响。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山川景色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英气消磨的无奈,反映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沉重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诗人情怀,既有对友人的追忆,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光禄九男君独秀:指史天休在众多士人中独自出众。
- 赋名几与景仁班:他的声名与景仁班相媲美。
- 淹留州县看恬默:他在州县中安静地生活。
- 出入风波笑险艰:面对风波险阻,仍能微笑。
- 遗爱蜀中三郡有:在蜀中留下了美德。
- 退身林下十年闲:隐退于山林,享受十年闲适。
- 山川英气消磨尽:山川的壮丽已然消逝。
- 昨日华堂作土山: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成荒土。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消逝进行比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排比:诗中多次使用排比结构,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史天休的追悼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强调了美德的珍贵与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禄:象征地位与荣耀。
- 风波:象征人生的挑战与困难。
- 林下:象征隐逸与宁静。
- 山川:象征壮丽与辉煌的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光禄九男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黄庭坚
- B. 史天休
- C. 景仁班
- D. 诗人
-
诗人对史天休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
- A. 热衷功名
- B. 淡泊宁静
- C. 追求财富
- D. 懊悔不已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登高》与《史天休中散挽词》均表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生感慨,而《史天休中散挽词》则更集中于对个体的追忆与敬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