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二》

时间: 2025-01-04 07:33:49

商君要术惟彊国,孟子深心肯信书。

大抵空言是糟粕,斲轮甘苦定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其二 商君要术惟彊国,孟子深心肯信书。 大抵空言是糟粕,斲轮甘苦定何如。

白话文翻译:

商鞅的治国之术只在于强国,孟子深思熟虑后是否真的相信书本。 大体上,空洞的言论如同糟粕,制作车轮的甘苦又该如何评说。

注释:

  • 商君:指商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强国。
  • 要术:关键的方法或策略。
  • 彊国:即强国,彊为古字,同“强”。
  •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
  • 深心:深思熟虑。
  • 大抵:大体上,大致。
  • 糟粕:比喻无用或低劣的东西。
  • 斲轮:制作车轮,比喻实际操作或实践。
  • 甘苦:比喻做事的辛苦和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治国理念和实践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思考历史上的治国策略和儒家思想时所作,表达了对空洞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关系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商鞅和孟子的对比,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商鞅的强国之术强调实际效果,而孟子则更注重理论的深度和道德的考量。宋祁认为,空洞的言论如同无用的糟粕,而实际操作中的甘苦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实用主义的推崇,以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商鞅的例子,强调了治国的关键在于实际效果,而非空洞的理论。
  • 第二句以孟子为例,提出了对深奥理论的怀疑,是否真的能够付诸实践。
  • 第三句总结了前两句的观点,认为空洞的言论是无用的。
  • 第四句通过“斲轮甘苦”的比喻,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商鞅和孟子的对比,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 比喻:用“糟粕”比喻空洞的言论,用“斲轮甘苦”比喻实际操作的体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认为空洞的理论是无用的,而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和感受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意象分析:

  • 商鞅和孟子:分别代表了实际效果和深奥理论。
  • 糟粕:比喻空洞的言论,无用的东西。
  • 斲轮甘苦:比喻实际操作的体验,包括辛苦和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商君”是指谁? A. 商鞅 B. 商纣王 C. 商朝的君主 D. 商人的领袖
  2. 诗中“糟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A. 有用的东西 B. 无用的东西 C. 美味的食物 D. 珍贵的物品
  3. 诗中“斲轮甘苦”比喻的是什么? A. 理论的深度 B. 实际操作的体验 C. 空洞的言论 D. 道德的考量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子》: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理论。
  • 《商君书》:了解商鞅的治国理念和实践。

诗词对比:

  • 《孟子》中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与本诗中的“孟子深心肯信书”形成对比,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史》:了解宋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孟子》:深入了解孟子的思想。
  • 《商君书》:了解商鞅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