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卿知陆州》

时间: 2025-01-19 18:58:01

三年去国别尧云,一箧书空此谤分。

贾谊有才偏陨涕,屈原何赋不思君。

谏囊久晦沈馀草,绶笥重开续旧薰。

几日班春向桑野,汉家新诏十行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少卿知陆州 宋祁 〔宋代〕

三年去国别尧云,一箧书空此谤分。 贾谊有才偏陨涕,屈原何赋不思君。 谏囊久晦沈馀草,绶笥重开续旧薰。 几日班春向桑野,汉家新诏十行文。

白话文翻译:

三年离开国家,告别了尧舜的云彩,一箱书卷空空,这是诽谤的分离。 贾谊虽有才华却偏流泪,屈原的赋作何时不思念君王。 谏言的囊袋久已暗淡,残留的草稿,绶带箱重新打开,续上旧时的薰香。 几日后,春班向着桑野,汉家新诏书,十行文字。

注释:

字词注释:

  • 去国:离开国家。
  • 尧云:比喻贤君的恩泽。
  • 箧书:书箱中的书籍。
  • 谤分:因诽谤而分离。
  • 贾谊:西汉文学家,因才高而遭忌,后被贬。
  • 陨涕:流泪。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忠而被谗,后投江。
  • 谏囊:装载谏言的袋子。
  • 绶笥:装绶带的箱子。
  • 班春:指春天的农事活动。
  • 新诏:新的诏书。

典故解析:

  • 贾谊陨涕:贾谊因才华横溢而遭忌,被贬后心情悲愤,常流泪。
  • 屈原思君:屈原忠于楚国,因谗言被贬,心中始终思念君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此诗反映了作者被贬后的心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 此诗是宋祁被贬至陆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被贬的不满,以及对古代忠臣贾谊和屈原的同情和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贾谊和屈原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被贬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三年去国别尧云”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离开国家的痛苦,也暗示了他对贤君的怀念。“贾谊有才偏陨涕,屈原何赋不思君”则进一步通过历史人物的遭遇,抒发了作者的悲愤和对君王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去国别尧云”:表达了作者离开国家的痛苦和对贤君的怀念。
  2. “一箧书空此谤分”:书箱空空,暗示了作者因诽谤而被贬。
  3. “贾谊有才偏陨涕”:通过贾谊的遭遇,抒发了作者的悲愤。
  4. “屈原何赋不思君”:通过屈原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思念。
  5. “谏囊久晦沈馀草”:谏言的囊袋暗淡,暗示了作者的忠言被忽视。
  6. “绶笥重开续旧薰”:绶带箱重新打开,暗示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
  7. “几日班春向桑野”:春天的农事活动,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
  8. “汉家新诏十行文”:新的诏书,暗示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尧云”比喻贤君的恩泽。
  • 拟人:“谏囊久晦”将谏言的囊袋拟人化。
  • 对仗:“贾谊有才偏陨涕,屈原何赋不思君”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被贬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古代忠臣贾谊和屈原的同情和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云:贤君的恩泽。
  • 箧书:书箱中的书籍。
  • 谏囊:装载谏言的袋子。
  • 绶笥:装绶带的箱子。
  • 班春:春天的农事活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尧云”比喻什么? A. 贤君的恩泽 B. 国家的繁荣 C. 作者的才华 D. 自然的美丽

  2. “贾谊有才偏陨涕”中的“陨涕”是什么意思? A. 流泪 B. 欢笑 C. 沉默 D. 愤怒

  3. “屈原何赋不思君”中的“思君”表达了什么? A. 对朋友的思念 B. 对君王的忠诚 C. 对家人的思念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改革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宋祁《杜少卿知陆州》: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而宋祁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被贬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忠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