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可师题于逢辰画山水二首 其二 徐俯 〔宋代〕 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 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 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 知君不浪语,一眼认归船。
白话文翻译:
在宴席上,酒杯中仿佛浮现出三楚的景色,笔尖下汇聚了百川的壮丽。 如今的名声仅次于大年,古意却超越了惠崇之前的境界。 整日对着秋天的景色,没有一刻不见那飘散的暮烟。 我知道你不会说空话,一眼就能认出归来的船只。
注释:
- 三楚:古代地理区域名称,指楚国的主要地区。
- 毫端:笔尖。
- 大年:可能指某位著名画家或诗人,具体人物需进一步考证。
- 惠崇:可能是指某位古代画家或诗人,具体人物需进一步考证。
- 暝烟:暮色中的烟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俯,字师直,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是徐俯为友人于逢辰的画作题写的,表达了对画作的赞赏和对友人才华的认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观赏于逢辰的山水画后所作,徐俯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画作的深刻理解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赞赏。诗中提到的“三楚”和“百川”可能是指画作中的山水元素,而“大年亚”和“惠崇前”则是对画家艺术地位的评价。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画作的描绘,展现了徐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艺术的高度评价。诗中“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画作的壮丽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徐俯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后两句“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画作意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友人艺术成就的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徐俯的诗人才华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画作中的山水景象,同时也体现了徐俯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 “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这两句评价了画家的艺术地位,认为其名声仅次于某位著名人物,而艺术意境则超越了古代某位画家。
- “竟日对秋色,无时散暝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画作的意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 “知君不浪语,一眼认归船”: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信任和对其艺术成就的认可。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席上浮三楚,毫端会百川”等句,夸张地描绘了画作的壮丽景象。
- 对比:通过“名今大年亚,意古惠崇前”等句,对比了画家的艺术地位和艺术意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通过描绘画作的壮丽景象和评价画家的艺术地位,徐俯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三楚:象征着古代楚国的壮丽景色。
- 百川: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
- 秋色: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变化。
- 暝烟:象征着自然的神秘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席上浮三楚”中的“三楚”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地理区域名称 B. 三位楚国诗人 C. 三种楚国特产 答案:A
-
诗中“名今大年亚”中的“大年”可能指的是谁? A. 某位著名画家 B. 某位著名诗人 C. 某位著名政治家 答案:A
-
诗中“意古惠崇前”中的“惠崇”可能指的是谁? A. 某位古代画家 B. 某位古代诗人 C. 某位古代政治家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俯的其他山水诗作,如《题画山水》等。
- 其他宋代诗人的山水诗作,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诗词对比:
- 徐俯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艺术的高度评价,但徐俯的诗更加注重对画作的描绘和评价,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徐俯诗集》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