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塞楼》

时间: 2025-01-19 16:52:04

楼上何由楚塞名,楚人曾此设重扃。

固知宇宙同文轨,聊把江山作障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塞楼
作者: 黄播 〔宋代〕

楼上何由楚塞名,楚人曾此设重扃。
固知宇宙同文轨,聊把江山作障屏。

白话文翻译:

这座楼为何叫“楚塞”?是因为楚国的人曾在这里关上重重的门扉。
我知道宇宙间的文化都是相通的,所以暂且把这江山当作屏障。

注释:

  • 楼上:指楼的上层。
  • 楚塞:楚国的边塞,象征着地域的隔绝。
  • 重扃:重重的门扉,象征着防守和隔离。
  • 宇宙:指整个世界。
  • 文轨:文化的轨道,象征着文化的联系。
  • 江山:指国家和山河。

典故解析:

“楚塞”指的是楚国的边界,历史上楚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其文化和军事力量曾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诗中提到的重扃,暗示了防御和隔离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播,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题材,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借助楚塞楼这一意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楚塞楼》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寓意的诗作,通过对楚塞楼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文化交流与国家命运的思考。首句“楼上何由楚塞名”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楼名由来的疑问,隐含着对历史的追溯。接下来的“楚人曾此设重扃”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展示了楚国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与防御。

“固知宇宙同文轨”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诗人意识到尽管地域隔绝,但文化却是相通的。这种文化认同感让人倍感亲切,也引发了对国家统一与文化认同的思考。最后一句“聊把江山作障屏”则传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虽有重重困难,但仍愿以江山作为心灵的屏障,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句,蕴含了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思考,使人在欣赏诗歌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上何由楚塞名:询问楚塞楼的名字来源,反映了对历史的探究。
  2. 楚人曾此设重扃:提到楚国人在这里设防,表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3. 固知宇宙同文轨:意识到人类文化虽然各异,但本质上是相通的。
  4. 聊把江山作障屏:将江山视为屏障,寄托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江山比作障屏,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保护作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希望,强调了文化的相通性与人类共同的命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楚塞:代表着古代的边疆与防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 重扃:象征着隔离与保护,表现出对安全的渴望。
  • 江山:象征着国家与自然,承载着诗人对家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楼上何由楚塞名,楚塞指的是哪个国家的边界?

    • A. 魏国
    • B. 楚国
    • C. 汉国
    • D. 唐国
  2. 重扃的含义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锁住的门扉
    • C. 文化的交流
    • D. 自由的心灵
  3. 诗中提到的“宇宙同文轨”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文化分化
    • B. 文化相通
    • C. 文化优越
    • D. 文化消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读者阅读李白的《庐山谣》、杜甫的《春望》等与历史、文化相关的诗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而黄播则更强调文化的相通性与历史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