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时间: 2025-01-19 15:49:59

深藏密叶人难见,断送春光梦一空。

啼后血流成底事,只应都作映山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藏密叶人难见,
断送春光梦一空。
啼后血流成底事,
只应都作映山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子规鸟(杜鹃)在春天的啼鸣,隐蔽在茂密的树叶中,令人难以看见。它的叫声似乎断送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让人感到一场春梦破灭。子规的啼鸣后,仿佛有血流淌,意味着它的悲哀和不幸,最终只能化作山间盛开的映山红花。

注释:

  • 深藏密叶:隐蔽在密集的树叶中。
  • 人难见:人很难看到它。
  • 断送春光:让春天的美好时光消逝。
  • 梦一空:如同一场梦的破灭,形容失去的惋惜。
  • 啼后:鸟鸣之后。
  • 血流成底事:类似于“流血的悲惨故事”。
  • 映山红:一种山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哀愁。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悲伤和离别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诗经》中有关于杜鹃的诗句,强调了其哀鸣的情感。杜鹃也是春天的象征,但其鸣叫却让人感到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萧仲,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目睹了春花的绚丽与杜鹃的哀鸣,心中激起了对逝去春光的惋惜。诗人在此刻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子规》以其深邃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诗的开头通过“深藏密叶人难见”描绘了子规鸟的隐秘和神秘,营造出一种悲伤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接着“断送春光梦一空”则揭示了春天的美好因杜鹃的啼鸣而变得失落,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失去的痛苦与惋惜。“啼后血流成底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悲哀,似乎在讲述一个关于失去与痛苦的故事。最后一句“只应都作映山红”以映山红的盛开作为结尾,象征着在痛苦与失落中依然存在的生命之美,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细腻与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藏密叶人难见:子规鸟隐藏在密集的树叶中,难以被人们发现,暗示着它的孤独与隐秘。
  2. 断送春光梦一空:子规的叫声打破了春日的宁静,仿佛让美好的春光变得遥不可及,象征着梦的破灭。
  3. 啼后血流成底事:鸟鸣之后,似乎有悲剧发生,暗示着生命的悲哀和不幸。
  4. 只应都作映山红:最后以映山红花作为象征,表达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意味深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的啼鸣比作生命的悲剧,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赋予鸟鸣以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子规鸟的啼鸣,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象征着悲伤与离别,常与哀怨情感相关。
  • 春光:代表着生命的美好,是人们向往的状态。
  • 映山红: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即使在失去中依然绽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深藏密叶”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子规
    • C. 麻雀
  2. “断送春光梦一空”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 A. 失落
    • B. 快乐
    • C. 平静
  3. 诗的最后一句“只应都作映山红”意味着什么?

    • A. 生命的无常
    • B. 生命的美丽
    • C. 生命的悲伤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情的相思。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对比

  • 比较《子规》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二者都利用鸟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但《子规》更侧重于哀伤与失落,而《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杜鹃鸟的文化象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