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佳人照镜
原文展示:
倦采蘼芜叶,贪怜照胆明。
两边俱拭泪,一处有啼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照镜子时的情景。她疲倦地采摘着蘼芜(即一种植物,象征着柔美和愁苦),脸上的光彩在镜中显得格外明亮。她的两侧都在拭去眼泪,似乎在掩饰内心的悲伤,而在她的某个地方,却传来啼哭的声音。
注释:
- 倦采:疲倦地采摘。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愁苦和柔美。
- 照胆明:指镜子中照出的光彩明亮。
- 俱拭泪:都在擦拭眼泪。
- 啼声:哭泣的声音。
典故解析:
蘼芜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柔情、愁苦相联系,象征着无尽的思念或悲伤。诗中提到的“照镜”不仅是审视外貌,更是内心情感的映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文恭,唐代诗人,字子良,曾任职于吏部,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女性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盛唐时期,社会气氛开放,诗人通过对美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佳人照镜》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美人在照镜子时的情景,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倦采蘼芜叶”,就以一种疲惫的状态引入,暗示了佳人心中隐隐的忧愁。这种疲倦感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一种无奈。
接着“贪怜照胆明”一句,表现了她对自己形象的欣赏与自恋,但在明亮的镜子中,反射的却是她内心的孤独与悲伤。“两边俱拭泪”揭示了她内心的苦楚,她试图掩饰自己的情感,却又无处可逃。最后一句“一处有啼声”,更是点明了内心的悲哀,或许是她所思念的人,或是她无法言说的苦楚。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成功,蘼芜象征着柔美而又愁苦的情感,镜子则是自我反思的工具,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人的外在形象,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采蘼芜叶:诗人以“倦”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疲惫的氛围,暗示佳人心中愁苦,采摘的蘼芜象征她的柔美与忧伤。
- 贪怜照胆明:她在镜子前欣赏自己,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内心却充满了不安与焦虑。
- 两边俱拭泪:两侧的眼泪暗示她的悲伤,表面上的掩饰与内心的真实形成强烈对比。
- 一处有啼声:在她的心灵深处,隐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或许是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蘼芜”象征柔美与愁苦,打造出诗中的情感氛围。
- 对仗:如“倦采”和“贪怜”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情感张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美与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内心情感与外在形象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失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蘼芜:象征柔美与愁苦,代表内心深处的情感。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揭示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
- 泪水:象征痛苦与思念,表现情感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蘼芜”象征什么? A. 美丽
B. 愁苦
C. 欢乐
答案:B -
“两边俱拭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满足
答案:B -
诗中“照胆明”体现了哪种情感状态? A. 自信
B. 迷茫
C. 内心的孤独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土与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动荡与愁苦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张文恭的《佳人照镜》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女性的内心情感,但张文恭更侧重于对外在美的反思与内心的愁苦,而李清照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怀念与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