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新九江使君赵明达二诗仍送自制香饼白鸥波酒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6:12: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纷纷金佩与瑶环,
骨相如吾敢妄攀。
居处何曾离城郭,
襟期终不负湖山。
杉旁试履拖云湿,
石上敲钩破藓斑。
冲晓樵童便来往,
思量谁是我投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佩戴金饰和瑶环的女子,然而我怎敢妄自攀附于她们的高贵。我的居处从未远离城郭,心中理想的抱负也绝不会辜负这片湖山美景。站在杉树旁,试着踏水,水面上拖曳着湿气;在石头上敲钩,破开了青苔的斑驳。黎明时分,樵童来往频繁,心中思量,究竟谁才是我可以寄托闲适的人呢?
注释:
- 金佩与瑶环:指的是身上佩戴的金器和玉器,象征富贵与美丽。
- 骨相:指的是人的骨骼和形体,暗喻个人的身份与气质。
- 襟期:指胸怀的志向和理想。
- 云湿:形容水面上氤氲的湿气。
- 敲钩:指用钓钩敲打石头,以钓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固,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镃任职九江时,正值其思索人生理想与归属之际,借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感慨与追求。
诗歌鉴赏:
张镃的《次韵酬新九江使君赵明达二诗仍送自制香饼白鸥波酒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佩戴金饰女子的描绘,引入了对身份与理想的思考。开篇的“纷纷金佩与瑶环”营造了一个华丽的场景,反衬出作者的自谦与内心的孤独感。
“居处何曾离城郭”一句,点明了作者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的渴望却不为此所动。接下来的“襟期终不负湖山”则表明了他对自然和理想的坚定追求,在繁杂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早晨的情景,樵童的往来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生活的气息。通过“思量谁是我投閒”,诗人表达了对生活方式的思考,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人文关怀,展现了张镃内心深处的哲思与审美追求,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纷纷金佩与瑶环:描绘出华丽的女子形象,暗示其社会地位的高贵。
- 骨相如吾敢妄攀:自谦地表示自己不敢妄自攀附于她们的高贵。
- 居处何曾离城郭:强调自己的生活环境并没有远离繁华的城市。
- 襟期终不负湖山:表达了对理想的坚持,不会辜负对湖山美景的向往。
- 杉旁试履拖云湿:描绘了在杉树旁试水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心境。
- 石上敲钩破藓斑:以钓鱼的细节表现对自然的亲近。
- 冲晓樵童便来往:清晨樵童的来往,展现了生活的真实。
- 思量谁是我投閒:反思自己理想生活的寄托,表达对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高贵的女子与自己的自谦形成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
- 意象:杉树、水面、樵童等意象,营造出自然清新的氛围。
- 比喻:用“金佩瑶环”隐喻荣耀与富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佩、瑶环:象征着美丽、富贵与高尚。
- 湖山:自然美景的象征,代表理想生活的归宿。
- 杉、石、樵童:自然中的生动形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镃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金佩与瑶环”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富贵与美丽
- C) 乡土情怀
-
“思量谁是我投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华的渴望
- B) 对归属感的思考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 B) 张镃
- B) 富贵与美丽
- B) 对归属感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张镃的诗与王维的诗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上有共通之处,但张镃更强调对现实的反思与自我定位,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宋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张镃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