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成白发二首》

时间: 2025-01-04 11:44:39

怕见人言老,梳头夜二更。

谁知灯烛夜,漏逗愈分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成白发二首》 作者:张镃 〔宋代〕

怕见人言老,梳头夜二更。
谁知灯烛夜,漏逗愈分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害怕被人说老,夜里两点梳头发。
谁知道在烛光下,时间愈加分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怕见:害怕被人看到或听到。
  • 人言:人们的言论,指闲言碎语。
  • 梳头:梳理头发,通常是在夜间照镜子时进行。
  • 夜二更:指夜里两点钟,古代时间划分的一种方式。
  • 灯烛夜:灯光和烛光下的夜晚。
  • 漏逗:漏水的滴声,这里形容时间流逝的声音。
  • 愈分明:愈加清晰,形容时间的流逝更加明显。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使用明显的典故,但通过“灯烛夜”可以联想到古人夜间借助灯烛进行读书写字等活动,反映了古人生活的细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子韬,号天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张镃晚年,反映了他对衰老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结合个人经历,表达了对岁月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恐惧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受。诗人以“怕见人言老”开头,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敏感与脆弱,表现出对他人看法的在意。随后“梳头夜二更”描述了夜深人静时刻,诗人独自面对自己的衰老,心中无限感慨。

“谁知灯烛夜,漏逗愈分明”则将时间的流逝与烛光相结合,烛光映照下的夜晚显得愈加清晰,仿佛时间在此刻变得格外真实。灯火辉煌之下,诗人意识到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内心的焦虑与感伤油然而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衰老的无奈感受,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普遍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怕见人言老: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看法的敏感,害怕别人指指点点。
  2. 梳头夜二更:夜深的时刻,独自梳理头发,暗示孤独与思考。
  3. 谁知灯烛夜:在烛光下,诗人自问自答,反映出他内心的纠结。
  4. 漏逗愈分明:时间的流逝在烛光下显得愈加清晰,象征着对生命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漏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流逝的感觉。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衰老的恐惧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脆弱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烛: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
  • :象征着孤独与思考的时刻,反映内心的感受。
  • 白发:象征衰老,传达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怕见人言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A. 无所谓
    B. 害怕被评价
    C. 自信满满
    答案:B

  2. “漏逗愈分明”中的“漏逗”指的是:
    A. 漏水声
    B. 时间流逝
    C. 烛光闪烁
    答案:B

  3.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A. 爱情
    B. 友谊
    C. 对衰老的感慨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张镃的《戏成白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但张镃的诗更加强调了衰老的无奈,而李白则是在孤独中寻找乐趣,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张镃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张镃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