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
白话文翻译: 薄薄的雪还未覆盖干旱的土地,苦于晴朗的天气反而变得温暖。茂密的树林没有凋零的颜色,幽静的鸟儿也多话起来。虽然欣喜春天即将回归,但仍担忧疾病带来的烦恼。梅花错过了传递消息的驿使,芳草则期盼着王孙的归来。
注释:
- 薄雪:指少量的雪。
- 旱:干旱的土地。
- 苦晴:苦于晴朗的天气。
- 暄:温暖。
- 悴色:凋零的颜色。
- 幽鸟:指在幽静环境中生活的鸟。
- 愆:错过。
- 驿使:古代传递消息的使者。
- 王孙:贵族子弟,此处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某位贵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作于一个初春的日子,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同时又因病痛而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初春的日子里,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但同时又因病痛而感到忧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疾病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一句,既描绘了初春的气候特点,又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则进一步以自然景物的生机盎然,来映衬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虑。最后两句“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归来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这句诗描绘了初春的气候特点,薄雪未能覆盖干旱的土地,晴朗的天气反而变得温暖。这里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 “长林无悴色,幽鸟亦多言”:这句诗通过对长林和幽鸟的描写,展现了初春的生机盎然。长林没有凋零的颜色,幽静的鸟儿也多话起来,这些自然景物的生机盎然,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虑。
- “纵喜春当复,还忧病作烦”:这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疾病的忧虑。虽然欣喜春天即将回归,但仍担忧疾病带来的烦恼。
- “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这句诗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归来的期盼。梅花错过了传递消息的驿使,芳草则期盼着王孙的归来,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幽鸟亦多言”,将鸟儿赋予了人的语言能力,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如“薄雪未满旱,苦晴翻居暄”,通过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寓情于景:如“梅花愆驿使,芳草望王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春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忧虑和对归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薄雪:象征着初春的气候特点,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
- 长林:象征着生机盎然,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忧虑。
- 幽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芳草: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归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薄雪未满旱”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气候特点? A. 寒冷的冬天 B. 温暖的春天 C. 初春的气候特点 答案:C
-
诗中“幽鸟亦多言”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
诗中“梅花愆驿使”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疾病的忧虑 C. 对归来的期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春夜喜雨》:这首诗也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赵蕃《初四日妍暖如春》与苏轼《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忧虑,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 赵蕃《初四日妍暖如春》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 《赵蕃诗集》:这本书收录了赵蕃的众多诗作,对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