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午浮阴掩石台,
疾风掠草散狂埃。
江豚吹皱空江浪,
远见淮云卷雨来。
白话文翻译:
过了中午,浮云遮住了岩石平台,
疾风掠过草地,卷起狂乱的尘埃。
江豚在水面上翻滚,激起空旷江面上的波浪,
远处看到淮河的云层卷起,预示着雨水的到来。
注释:
- 浮阴:浮动的阴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 石台:指高地或平台,可能是山石构成的自然景点。
- 疾风:强劲的风。
- 掠草:风掠过草地,带动草的动作。
- 狂埃:狂乱的尘埃,形容风沙飞扬的状态。
- 江豚:指生活在江河中的一种哺乳动物,象征自然生灵。
- 淮云:指淮河一带的云层。
- 卷雨来:暗示即将下雨。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豚”与“淮云”都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淮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常常在古诗词中作为自然意象出现,象征着流动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子直,号东轩,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董嗣杲游览风景时,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天气变化的瞬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哲思。
诗歌鉴赏:
《野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开头两句通过“浮阴”和“疾风”展示了中午时分的天气变化,给人一种阴暗、凉爽的感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紧张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江豚”和“江浪”的意象,描绘了水面生动的景象,江豚的嬉戏不仅是自然的生灵,更是诗人内心自由与欢愉的象征。最后两句“远见淮云卷雨来”则转向了天气的变化,暗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给整个景象增添了几分变幻与不确定的色彩。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描写,董嗣杲将自然中的动静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与自然的呼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午浮阴掩石台:过了中午,浮云遮住了石台,描绘了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背景。
- 疾风掠草散狂埃:强风掠过草地,扬起了尘埃,表现出风的猛烈和自然的力量。
- 江豚吹皱空江浪:江豚在水中翻滚,激起水波,生动描绘水面动荡的景象。
- 远见淮云卷雨来:远处看到云层卷起,预示着雨水即将降临,给人一种即将变化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拟人:江豚的动作赋予了生机,给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变化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浮阴:象征着无常的变化,暗示生活的不确定性。
- 疾风: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与动态,暗示着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 江豚:自然生灵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淮云:即将来临的雨,象征着变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浮阴”是指什么?
- A. 阳光明媚
- B. 天上的云彩
- C. 夜晚的星空
-
“江豚”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的活力
- B. 人类的渺小
- C. 时间的流逝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历史的追溯
- B. 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但更注重静谧与和谐;而董嗣杲的《野望》则强调了变化与动感,展现出不同的自然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相关诗人研究文章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