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

时间: 2025-01-01 13:57:31

仿佛戎葵劲且柔,托名日及叹生浮。

苦怜相态无多艳,空缀郊原度一秋。

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

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槿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仿佛戎葵劲且柔,
托名日及叹生浮。
苦怜相态无多艳,
空缀郊原度一秋。
红澡暮零篱上,
翠深凉过屋山头。
风英掩映枯茅把,
勾引行人觅酒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槿花的形态与情感。仿佛是在说,槿花既有刚强的姿态,又显得柔美,托名自日间盛开,令人感叹生命之浮躁。可怜的是它的姿态并不艳丽,只是在乡野的秋季中孤零零地开放。傍晚时分,红色的花瓣在树篱上轻轻飘落,深翠的色彩在山头的凉意中显得更加幽深。微风中,花瓣掩映着枯萎的茅草,吸引着行人去寻找酒宴的欢愉。

注释

  • 戎葵:指槿花,形态强健且柔韧。
  • 托名日:形容花儿在阳光下盛开。
  • 苦怜:可怜而又悲伤的情感。
  • 空缀:孤零零地装点。
  • 红澡:形容槿花的红色花瓣。
  • 风英:花瓣在风中轻舞的样子。
  • 觅酒流:寻找酒饮的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子升,号静斋,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文,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槿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董嗣杲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观察与感悟有关。在那个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首诗正是对槿花的深刻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槿花》是一首通过槿花这一意象,展现生命无常与自然美的诗作。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槿花的外形与生长环境,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孤独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劲且柔”表明槿花既有力量又有柔情,象征着生命的复杂性。接下来的“苦怜相态无多艳”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孤独。

“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描绘了一个傍晚的场景,红色的花瓣在夕阳中飘落,深绿色的叶子在山头显得凉意逼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显萧索的气氛。最后两句“风英掩映枯茅把,勾引行人觅酒流”则从自然的美转向人情,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诗人用风中的花瓣吸引行人,象征着生活中的欢乐与寻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传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对生命的哲学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仿佛戎葵劲且柔:描绘槿花的外形,似乎有刚强的姿态又不失柔美。
  2. 托名日及叹生浮:提到槿花在阳光下盛开,令人感叹生命的浮躁与短暂。
  3. 苦怜相态无多艳:感叹槿花的姿态并不艳丽,带有一丝怜惜。
  4. 空缀郊原度一秋:在广阔的乡野中孤零零地装点着秋季。
  5. 红澡暮零篱上:描绘傍晚时分花瓣在围篱上轻轻飘落的情景。
  6. 翠深凉过屋山头:形容深绿色的叶子在山头的凉意中显得更加幽深。
  7. 风英掩映枯茅把:花瓣在风中掩映着干枯的茅草。
  8. 勾引行人觅酒流:吸引行人去寻找酒宴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槿花比作刚强与柔美的结合。
  • 拟人:赋予槿花情感,让它似乎在感叹生命。
  • 对仗:如“红澡暮零篱上,翠深凉过屋山头”,形成对称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命短暂与自然美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槿花的怜惜与对生活的哲学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槿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夕阳:代表生命的渐逝。
  • 山头:象征遥远与孤独。
  • 酒流:象征人间的欢乐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槿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董嗣杲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戎葵”是指什么花? a) 槿花
    b) 芙蓉
    c) 桃花
    d) 兰花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生命的短暂
    c) 爱情
    d) 自然的壮丽

答案

  1. c) 董嗣杲
  2. a) 槿花
  3. b) 生命的短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菊》 - 李清照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槿花》《白菊》:两首诗都通过花卉意象表现生命与时光的无常,但《白菊》更强调孤独的美感,而《槿花》则在孤独中寻找生命的欢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