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武夷仙掌岩
作者: 林汝砺 〔宋代〕
汉武升遐几度春,
金茎事迹总无闻。
悬崖更不承朝露,
空印纤纤十指纹。
白话文翻译
汉武帝已经去世多少春秋了,
他的丰功伟绩无人知晓。
悬崖更不承受早晨的露水,
只留下空洞的十指纹印。
注释
字词注释
- 汉武:指汉武帝刘彻,西汉著名皇帝。
- 升遐:指去世,升天。
- 金茎:金色的茎,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草。
- 承:承载、接受。
- 朝露:早晨的露水。
- 空印:空荡荡的印记。
- 纤纤:形容细小、柔美的样子。
- 十指纹:手指留下的印记,象征着人的痕迹。
典故解析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以其雄才大略和开疆拓土而闻名。诗中提及的“金茎”可能暗指道教中神仙的象征。诗歌通过对比历史与自然,表达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汝砺是宋代的诗人,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他的诗作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感,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题武夷仙掌岩》创作于武夷山一带,作者在游览此地时,受到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启发,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绝句的格律,结构紧凑,意蕴深远。诗的开头提到“汉武升遐几度春”,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汉武帝虽然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事迹却渐渐无人问津,展现了人事的无常与历史的苍凉。
“金茎事迹总无闻”,表达了对英雄事迹被遗忘的无奈,暗含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接下来的两句“悬崖更不承朝露,空印纤纤十指纹”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悬崖不承受露水,象征着时间的无情,而“空印”则是对人类存在的感叹,留给后人的只是淡淡的痕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与自然的无常,情感真挚,令人深思。诗人在风景中找寻历史,寻求一种存在的意义,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武升遐几度春:提到汉武帝的去世与春秋交替,暗示时间的流逝。
- 金茎事迹总无闻:指汉武帝的功绩无人知晓,反映历史遗忘的主题。
- 悬崖更不承朝露:悬崖不承受早晨的露水,比喻自然界的冷漠与无情。
- 空印纤纤十指纹:只留下薄弱的痕迹,象征人的生命短暂与历史的瞬息万变。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人物的伟大与自然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悬崖、朝露、手指纹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失落的氛围。
- 比喻:用“金茎”比喻美好事物,进一步突出历史的遗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汉武帝的追忆,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遗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人事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武:代表历史的辉煌与伟大。
- 金茎:象征着美好与理想,但又是虚幻的。
- 悬崖:寓意坚硬与冷漠,象征时间的无情。
- 朝露:短暂、易逝,代表生命的脆弱。
- 十指纹:象征人类的痕迹,反映出生命的有限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汉武帝在诗中被提及几度春秋?
- A. 几度
- B. 几十度
- C. 一度
- D. 无法计数
-
诗中“金茎事迹总无闻”表达了什么?
- A. 赞美
- B. 遗忘
- C. 夸张
- D. 怀念
-
“悬崖更不承朝露”中的“朝露”象征什么?
- A. 生命
- B. 时间
- C. 自然
- D. 历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现了思乡之情,主题较为个人化。
- 《登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题武夷仙掌岩》在感情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