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张道者》

时间: 2025-01-14 12:50:58

有客生平爱白云,无端年老尚红尘。

只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茅山张道者
范仲淹

有客生平爱白云,无端年老尚红尘。
只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

白话文翻译:

有位客人一生都热爱白云,然而不知不觉间却已年老,仍然沉迷于世俗的红尘。
他应该是金简上的名字依旧在,能够见到仙山的隐士种植美玉的那个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诗中的主人公,可能是隐士或志士。
  • 白云:象征自由、超然的生活。
  • 红尘:世俗的生活,指尘世间的纷扰。
  • 金简:指古代用金子或竹子做的书简,象征名声和地位。
  • 仙岩:指道教的仙山,隐士的居所,象征长生不老的境界。
  • 玉人:可以理解为美好的人或仙人。

典故解析

  • 茅山:道教名山,象征道教文化和修道的地方。
  • 种玉人:可以理解为修道者或隐士,传达了对高人隐士的向往和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门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强调士人的责任和担当。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作。

创作背景: 《赠茅山张道者》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追求理想和精神寄托的时代。诗中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仅仅是在赞美一位隐士张道者,然而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远不止于此。诗的开头提到“有客生平爱白云”,这不仅描绘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接着,诗人转而感慨“无端年老尚红尘”,揭示了隐士在对世俗生活的迷恋中,对自我年龄的无奈与感伤。此时,诗人的情感逐渐加深,展现出他对人生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只应金简名犹在,得见仙岩种玉人”则展示了诗人对隐士的尊敬与向往,隐士的名声依旧留存,且能见到仙山的美好景象,传达出一种理想的追求和对高人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一种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客生平爱白云:描述了一个隐士或志士,他一生都热爱那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生活。
  2. 无端年老尚红尘:隐士虽然有追求,但却不知不觉中变老,依旧迷恋于世俗的生活,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3. 只应金简名犹在:诗人认为这个隐士的名声和成就仍然存在,象征着他在世俗中仍有一席之地。
  4. 得见仙岩种玉人:隐士能够在美丽的仙山中与种玉的人相遇,象征着他高洁的生活和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的特点,如“白云”与“红尘”的对比,突出隐士的矛盾心理。
  • 象征:白云象征自由与理想,红尘则象征世俗的纷扰,形成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赞美与尊重,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自由、无拘束的生活,代表理想和高远的追求。
  • 红尘:象征世俗,代表生活的纷扰与困扰。
  • 金简:象征名声与地位,代表个人成就与社会认同。
  • 仙岩:象征理想的栖息地,代表向往的境界与生活方式。
  • 玉人:象征理想中的人,可能是隐士或仙人,代表高洁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云”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忧愁
    C. 财富

  2. “红尘”在诗中指代的是哪种生活? A. 田园生活
    B. 世俗生活
    C. 修道生活

  3.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轻视
    B. 赞美
    C. 忽视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将进酒》 by 李白
  • 《夜泊牛津》 by 杨万里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侧重于宁静的自然环境,而范仲淹的这首诗则更多地探讨了人生态度和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