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三》

时间: 2025-01-04 08:45:44

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

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白话文翻译:

在桐庐这样的清幽之地,我的家人都在谈论着长久的情谊。这里没有歌舞的喧闹,只有环绕四周的石泉流水声。

注释:

  • 萧洒:形容环境清幽、雅致,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
  •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县,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山水之地。
  • 长道情:意指长久的情谊或情感。
  • 不闻:没有听到。
  • 歌舞事:指的是歌舞娱乐活动。
  • 绕舍:环绕房舍。
  • 石泉声:石头旁的泉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孟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庆历新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以其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范仲淹的诗词多反映其人生态度和社会关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范仲淹被贬谪期间,他在桐庐郡居住,感受到山水的清幽与家庭的温暖,写下这首诗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三》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首句“萧洒桐庐郡”以“萧洒”二字开头,立即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桐庐作为自然之地,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接下来的“全家长道情”则将诗的主题引入家庭关系,表现出诗人与家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通过“长道情”这一表达,诗人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珍惜。

“不闻歌舞事”则表达了一种对喧嚣世俗的拒绝,诗人寻求的是真正的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环境,而非浮华的娱乐活动。最后一句“绕舍石泉声”则将自然的声音引入其中,石泉的流水声不仅是自然的乐章,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种以自然为背景的家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范仲淹的生活理想和人生态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洒桐庐郡:描绘了桐庐的清幽之美,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2. 全家长道情: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珍视。
  3. 不闻歌舞事:刻意避开了世俗的喧闹,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绕舍石泉声:通过自然的声音,增强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简洁,句子之间有对仗的美感,如“长道情”与“歌舞事”。
  • 意象:自然景物与家庭情感交融,形成了清新和谐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强调家庭的温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庐: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石泉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洒桐庐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茫 B. 清新 C. 烦躁

  2. “不闻歌舞事”的意思是: A. 听到歌舞 B. 不喜欢歌舞 C. 不听歌舞

  3.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喧闹的城市 B. 清幽的自然 C. 热闹的集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与宁静的主题,两者都强调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范仲淹更关注家庭情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