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说浮丘胜,冲寒借骑过。
竹风喧涧户,花雨洒庭柯。
珊井枯犹汲,仙翁去不磨。
香厨叨一饭,惆怅别烟萝。
白话文翻译:
听说浮丘山的胜景,我冒着寒风骑马而过。
竹林的风声在山涧的门口喧闹,花雨洒落在庭前的树枝上。
虽然珊瑚井已经干枯,我仍然去打水;仙翁虽去却留不去痕迹。
在香厨里叨叨地吃了一碗饭,心中却因别离而感到惆怅。
注释:
- 浮丘:浮丘山,传说中的胜景所在。
- 冲寒:冒着寒冷的天气。
- 竹风:竹林中的风声,形象生动。
- 涧户:山涧的入口。
- 花雨:花瓣如雨般洒落,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珊井:传说中的井,象征美好而又难得的资源。
- 香厨:厨房,指香气四溢的地方。
- 烟萝:指烟雾缭绕的藤萝,形容离别的伤感。
典故解析:
“浮丘”常指浮丘山,是古代名山之一,传说中有神仙居住,象征着高洁和超然的境界。诗中提到的“仙翁”,可能借指道教中的神仙,表达出一种向往和敬仰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大振,清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魏大振游历浮丘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游历中的孤独感和对别离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浮丘寺的自然风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美好感受。开头直入主题,诗人借骑马过浮丘,传达了一种奔放的精神状态。随后的描写中,竹风和花雨交织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清幽的山涧之中。
诗中的“珊井枯犹汲”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井水的干涸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示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香厨叨一饭”则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表面上是吃饭,实际上却反映了离别时的心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自然美景中渗透着人生哲理,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魏大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见说浮丘胜:听说浮丘山的美景,开头引入主题。
- 冲寒借骑过:冒着寒风骑马而过,展现出诗人勇敢前行的精神。
- 竹风喧涧户:竹叶摇曳,风声在山涧的门口响起,生动描绘自然的声音。
- 花雨洒庭柯:花瓣纷纷落下,形象美丽,传递春天的气息。
- 珊井枯犹汲:井水虽干,但仍然去打水,暗含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仙翁去不磨:仙人的离去留下的痕迹,象征着不可逆转的时光。
- 香厨叨一饭:在厨房里吃饭,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
- 惆怅别烟萝:因别离而生的惆怅,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如“竹风喧涧户”,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表现力。
- 对仗:如“竹风”与“花雨”,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在离别时的惆怅与思考,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丘: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传达向往之情。
- 竹风:代表自然的声音,生动鲜活。
- 花雨: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珊井:美好事物的象征,暗含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浮丘”位于何处?
- A. 山中
- B. 河边
- C. 庭院
- D. 城市
-
诗中“香厨叨一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无奈
-
“竹风喧涧户”中的“竹风”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暴风
- B. 自然的和谐美
- C. 生命的无常
- D. 孤独感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倾向于表现诗人的内心宁静;而魏大振的《过浮丘寺饭力公房》则在自然中融入了离别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大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