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邮九日奉怀伯兄将自燕都出塞》

时间: 2025-01-01 13:41:06

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

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

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

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离邮九日奉怀伯兄将自燕都出塞
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
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
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
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高邮的感受,看到南淮的雄镇,野水苍茫,草木淹没在水中,感到有些孤独与自怜。远远的船上,可以见到菊花在开。燕山的秋色中,金戈铁马的气氛依旧,而塞外的悲风则吹拂到玉阶之上。这样的天地之间,谁能再为此流泪呢?幽州的这一天,我不想再登上那高台。

注释

  • 高邮:地名,指的是江苏省高邮市。
  • 雄镇:形容高邮的雄伟镇守之势。
  • 南淮:指南边的淮河。
  • 野水苍茫:形容野外的水面辽阔而模糊。
  • 草莱:指草地、草丛。
  • 云物:指自然景象。
  • 燕山:指燕山山脉,位于今河北、北京一带。
  • 金狄:金是指金朝,狄是指游牧民族,象征战争。
  • 玉阶:指宫殿的台阶,象征高贵的地方。
  • 幽州:古地名,今河北一带,曾是士人聚集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禧(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彭年,号静庵,江苏扬州人。他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魏禧离开高邮的日子,心中对亲朋的思念与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邮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在“高邮雄镇控南淮,野水苍茫没草莱”中,诗人首先描绘了高邮的雄伟和自然的苍茫,展示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接着,诗人转向自我感受:“独立自怜云物好,隔船遥见菊花开”,这两句抒发了他对美好景象的欣赏,却也透出一丝孤独与自怜。菊花作为秋天的象征,既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后面的“燕山秋色余金狄,塞上悲风接玉阶”则将视角拓展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这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战争与和平的对立,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最后两句“天地到今谁涕下,幽州此日莫登台”则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和历史感,情感深邃而不失优雅,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邮雄镇控南淮:描绘高邮的雄伟,表达对其地理位置的自豪感。
  2. 野水苍茫没草莱:展现自然景象的辽阔,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
  3. 独立自怜云物好:诗人感叹自然的美好,内心却感到孤独。
  4. 隔船遥见菊花开:远眺菊花,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5. 燕山秋色余金狄:历史的回忆,金朝的战争使人感伤。
  6. 塞上悲风接玉阶:悲风与高贵的环境形成对比,突显悲凉。
  7. 天地到今谁涕下: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叹息无人与之共鸣。
  8. 幽州此日莫登台:表达对幽州往日繁华的怀念和今日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邮雄镇控南淮”与“燕山秋色余金狄”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菊花象征坚韧与孤独,秋色传达萧瑟之感。
  • 夸张:表达自然的辽阔与历史的深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情感深邃而细腻,融合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邮:象征故乡的情感。
  • 菊花:象征坚韧与孤独的美。
  • 燕山:历史与战争的象征。
  • 玉阶:高贵与理想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邮”是指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山东
    • C. 浙江
  2. “菊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欢乐
    • C. 忧伤
  3. 诗人提到的“幽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今河北
    • B. 今陕西
    • C. 今四川

答案

  1. A. 江苏
  2. A. 孤独
  3. A. 今河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别》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国家的忧虑,情感深邃。
  • 《送别》:也体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暖。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相似主题时所采用的不同视角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