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1:52: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
白子仪 〔宋代〕
馀花茂草引醺酣,礼节休言爵止三。
芳岁现逢虽强笑,少年相对但多惭。
尚驱俗驾终何适,不辟愁门却未甘。
难把长绳系春日,若非觞斝更谁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的情景,诗人感慨春日的美好与世俗的困扰。诗的开头说,花草茂盛,令人醉意盎然,但礼节却不允许他们畅快地饮酒。尽管春天来临,年轻人相聚时却感到羞愧。诗人探讨了逃避世俗的想法,却又发现无处可去,最终感慨春日难以系缚,只有酒杯相伴,才能消解烦恼。
注释:
- 馀花茂草:残留的花朵与茂盛的草木,指春天的景象。
- 醺酣:醉意,形容酒喝得酣畅。
- 礼节:指社会交往中的规矩与礼仪。
- 芳岁:指美好的春天。
- 相对:面对面。
- 尚驱俗驾:虽然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
- 不辟愁门:不愿意开启烦愁的门。
- 长绳系春日:比喻对春日的束缚,难以把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子仪,宋代著名诗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推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技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对世俗礼节的反思。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与春天的欢乐相联系,但诗人在欢乐之中感到更多的羞愧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奈。诗人在开头以“馀花茂草引醺酣”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醉人的美好。接着,诗人却提到“礼节休言爵止三”,暗示在这美好之中仍有种种世俗的约束与限制。这里的“礼节”不仅是对社交规则的遵守,更是对内心自由的束缚。
接下来的“芳岁现逢虽强笑,少年相对但多惭”则表达了年轻人在春日的聚会中,虽然外表欢笑,内心却充满羞愧与无奈。这种情感的反转,使整首诗更为深刻,展现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难以摆脱的内心困扰。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反思“尚驱俗驾终何适”,似乎在质问自己,试图摆脱世俗的羁绊到底能去往何方。而“不辟愁门却未甘”则表明诗人内心的不甘与不愿,似乎在呼唤一种对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以“难把长绳系春日”结束,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最终以酒杯作为寄托,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馀花茂草引醺酣:春天的花草茂盛,令人沉醉。
- 礼节休言爵止三:社交礼节限制了饮酒的欢愉。
- 芳岁现逢虽强笑:在春天的相聚中,尽管努力表现欢笑。
- 少年相对但多惭:年轻人之间却感到羞愧。
- 尚驱俗驾终何适:想要摆脱世俗的羁绊,却不知道去向何方。
- 不辟愁门却未甘:不愿开启烦恼之门,内心却不甘。
- 难把长绳系春日:无法将春日的美好牢牢把握。
- 若非觞斝更谁堪:若没有酒杯,又有谁能够承受这样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绳”比喻对春日的束缚,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对仗:如“尚驱俗驾”和“难把长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春日与人类情感联系,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世俗的束缚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人类在时间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酒杯:象征对快乐的寄托与对烦恼的逃避。
- 少年:象征青春与活力,但同时也承载着羞愧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元宵节
- B. 寒食节
- C. 中秋节
- D. 端午节
-
“尚驱俗驾终何适”中“俗驾”指的是什么?
- A. 传统礼节
- B. 车马
- C. 世俗生活
- D. 朋友
-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冷漠
答案:
- B. 寒食节
- C. 世俗生活
-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赠汪伦》
诗词对比:
- 白子仪《次韵和抑之寒食 其二》与杜甫《春望》:
- 白子仪的诗侧重个人内心的挣扎与世俗的羁绊,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国破家亡的沉痛感受,二者在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