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杨懋卿孝感堂》

时间: 2024-09-19 22:09:11

哭时闻者亦欷嘘,双鹤随声下碧虚。

帝出丝纶照穹壤,官施绰楔表门闾。

今无陶侃谁能尔,古有苏耽莫是渠。

华发史儋曾载笔,尚能浓墨为君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时闻者亦欷嘘,双鹤随声下碧虚。
帝出丝纶照穹壤,官施绰楔表门闾。
今无陶侃谁能尔,古有苏耽莫是渠。
华发史儋曾载笔,尚能浓墨为君书。

白话文翻译:

在哀哭时,听到的人也都感叹不已,双鹤随声飞下碧空。
天子用丝绸的书信照耀着天地,官员在门前悬挂着告示。
如今没有陶侃那样的人能做得到,古代有苏耽又岂是你能比的。
华发的史儋曾经记录下你的事迹,至今仍能用浓墨为你写下赞美之词。

注释:

  • 欷嘘:叹息声。形容人们对悲伤的感叹。
  • 双鹤:双双的鹤,象征高洁和长寿,常用来表达哀思。
  • 丝纶:指书信,丝制的文书。此处暗指天子的命令或诏书。
  • 绰楔:悬挂的告示。用来通知民众重要事项。
  • 陶侃:东晋名将,以刚直和清白著称,常被视为忠臣的典范。
  • 苏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以才华和忠诚闻名。
  • 史儋:历史人物,此处指能够为有德者记录事迹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宋代诗人,字梦得,号天池。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是南宋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刘克庄对杨懋卿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他对杨懋卿的敬仰及对其德行的追思。诗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阐述了作者对忠义之士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哀悼的口吻开篇,通过“哭时闻者亦欷嘘”引入,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表现出对杨懋卿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以双鹤象征高洁的品德,隐喻杨懋卿的高尚情操。诗中提到的“丝纶”和“绰楔”则暗示了当时政权对忠臣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有德之士的期待。

在历史人物的对比中,刘克庄借陶侃和苏耽的名声来衬托杨懋卿的卓越,使得怀念之情愈发深厚。这种对比不仅是对杨懋卿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渴望。

最后,提到“华发史儋曾载笔”,不仅展示了历史的流逝,也寄托了诗人希望后人能铭记杨懋卿的美德。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哭时闻者亦欷嘘:表达了哀悼时周围人们的感慨与悲伤。
  2. 双鹤随声下碧虚:鹤象征高洁,暗示哀悼者的高尚品德。
  3. 帝出丝纶照穹壤:天子发出命令,体现了对忠臣的重视。
  4. 官施绰楔表门闾:官员悬挂告示,表明对死者的尊重。
  5. 今无陶侃谁能尔:对比古今,怀念忠臣的稀缺。
  6. 古有苏耽莫是渠:强调杨懋卿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7. 华发史儋曾载笔:提到史儋的赞美,强调历史的延续。
  8. 尚能浓墨为君书:表达了对杨懋卿的赞美和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双鹤”比喻高洁的品德。
  • 对仗:如“帝出丝纶照穹壤,官施绰楔表门闾”展现工整的对仗。
  • 拟人:通过“闻者欷嘘”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思,反映了对忠诚与品德的高度肯定,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鹤:象征忠贞与高洁。
  • 丝纶:代表官府的命令与权威。
  • 华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侃”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才华横溢
    • B. 忠诚正直
    • C. 文采斐然
    • D. 政治谋略
  2. 诗中“今无陶侃谁能尔”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忠臣稀缺的担忧
    • C. 对当今政治的不满
    • D. 对诗人自我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寄题杨懋卿孝感堂》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情感、历史观和社会关怀方面的异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