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七宝池中堪下钓》
时间: 2024-10-16 19:0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七宝池中堪下钓
净端 〔宋代〕
七宝池中堪下钓。
八功德水烟波渺。
池底金沙齐布了。
羡鱼鸟。
周回旋绕为阶道。
白鹤孔雀鹦鹉噪。
弥陀接引毫光照。
不是修行何得到。
一般好。
西方净土无烦恼。
白话文翻译:
在七宝池中可以下钓,
八功德水面烟波渺渺。
池底铺满金色沙粒。
让我羡慕那些鱼和鸟,
它们在周围旋转飞舞如阶道。
白鹤、孔雀和鹦鹉在欢叫。
弥陀佛的接引光辉照耀。
如果不是修行,怎么能得到这些?
这些都是一样的美好,
西方净土没有烦恼。
注释:
- 七宝池:指的是佛教中理想的修行环境,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八功德水:佛教用语,指的是具备八种功德的圣水,代表着清净和智慧。
- 羡鱼鸟:表达对自然界中自由生灵的羡慕。
- 白鹤、孔雀、鹦鹉:都是美丽的鸟类,象征着幸福与祥和。
- 弥陀:指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
- 净土:指的是没有烦恼的理想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净端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常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环境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及对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渔家傲·七宝池中堪下钓》是一首充满佛教意象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理想境界的向往。开篇描绘了七宝池的美丽景象,水波荡漾,仿佛置身于一幅仙境之中,这种自然的美令人心醉。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将视线转向水中的鱼鸟,表达了对它们无忧无虑生活的羡慕。这里的鱼鸟不仅象征着自由,也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及白鹤、孔雀、鹦鹉等优雅的鸟类,这些生灵的鸣叫声增添了诗的生动感,使得整个环境更加和谐、富有生命力。弥陀的接引毫光则点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佛教思想的信仰,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修行才能获得这样的美好境界。
诗的最后一句“西方净土无烦恼”将全诗的主题升华,表明了追求内心平静与理想世界的决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首词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宝池中堪下钓:引入了一个理想的自然场景,展现了宁静与美好。
- 八功德水烟波渺:强调水的清澈与神圣,带有佛教的文化内涵。
- 池底金沙齐布了:描绘了池底的富饶,象征着内心的富足。
- 羡鱼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生灵的羡慕。
- 周回旋绕为阶道: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给人以亲切感。
- 白鹤孔雀鹦鹉噪:用多种鸟类的叫声丰富了画面,体现了生机。
- 弥陀接引毫光照:引入宗教元素,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 不是修行何得到:反思人生,强调修行与获得之间的关系。
- 一般好:归结出对美好人生的普遍向往。
- 西方净土无烦恼:理想的归宿,象征着内心的安宁与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理想境界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界生灵以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句式,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词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和理想世界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宝池:象征完美与和谐,是理想的修行场所。
- 鱼鸟:象征自由与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 白鹤、孔雀、鹦鹉:代表美好与祥和,增强了自然的和谐感。
- 弥陀光辉: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与光明,指引修行者的方向。
- 西方净土:象征着理想的平静与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七宝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的修行环境
C) 自然的美丽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八功德水”具有__的特性。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错)
答案:
- B
- 清净和智慧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也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其表达的情感更为奔放与豪情,而净端的《渔家傲》则更加内敛,强调内心的修行与宁静。两者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却都展示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