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园示弟妹 其二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两妹年俱长,家贫织素丝。
月分朱火冷,风引玉琴迟。
烟雾怀秦女,兰荪佩楚辞。
隐居应有服,黾勉霸陵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同样年长的姐妹的关心与爱护。家庭贫困,她们只能用素丝织布。到了月色朦胧的时节,寒气袭来,琴声也显得迟缓。诗人借着烟雾思念着历史上的秦国女子,同时提到佩戴兰荪的楚辞。隐居生活应该有适合的服饰,努力向往霸陵的理想。
注释:
- 两妹:指诗人的两位姐妹。
- 俱长:都长大了,表示时间的流逝。
- 家贫:家庭贫困,生活艰辛。
- 织素丝:用简单的丝绸织布,象征着艰苦的生活。
- 月分:月亮分明的时刻,借指夜晚。
- 朱火冷:红色的火焰变得冷清,寓意生活的萧索。
- 风引玉琴迟:风中琴声显得迟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 烟雾怀秦女:烟雾中思念古代的秦国女子,表达对历史的追忆。
- 兰荪佩楚辞:佩戴兰荪花,引用《楚辞》,象征着对美好文化的向往。
- 隐居应有服:隐居生活需要合适的衣服,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期望。
- 黾勉霸陵期:努力追求霸陵的理想,霸陵是指汉高祖刘邦的墓地,寓意期盼更好的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5年-1643年),字大均,号阮亭,明末清初诗人,散文家,政治家。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文、词兼擅,尤其以诗作闻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末年,社会动荡,诗人对家人的关心与对生活的感慨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家庭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家园示弟妹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描绘了诗人与两位姐妹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诗中通过对生活艰辛的描写,展现了家庭贫困的现实,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两妹年俱长”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姐妹的关注,紧接着的“家贫织素丝”则令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沉重感。
接下来的两句“月分朱火冷,风引玉琴迟”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情。诗人在烟雾缭绕中怀念历史上的秦女,表现了对美好文化的追思,让人与古代的美好回忆产生共鸣。
最后两句“隐居应有服,黾勉霸陵期”则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努力追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也激发了读者的思考。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理想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妹年俱长:两位妹妹同样长大,暗示家庭的成员间的亲密关系。
- 家贫织素丝:家庭的贫困,通过织布的方式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努力。
- 月分朱火冷:夜晚的寒冷,象征着生活的凄凉和孤寂。
- 风引玉琴迟:琴声的迟缓,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萧条。
- 烟雾怀秦女:古代的秦国女子,代表着对历史与美好文化的思念。
- 兰荪佩楚辞:引用楚辞,表达对文学和文化的向往。
- 隐居应有服:隐居生活需要合适的衣服,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理解。
- 黾勉霸陵期:努力追求理想,霸陵象征着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分朱火冷,风引玉琴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烟雾和琴声的描写,营造了情感的氛围。
- 象征:霸陵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兰荪代表着文化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家庭的关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在艰苦环境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姐妹:亲情和温暖。
- 素丝:生活的艰辛与朴素。
- 风、月、烟雾:自然意象,象征时间、情感与回忆。
- 秦女、楚辞:文化与历史的象征,体现对传统的尊重与追思。
- 霸陵: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姐妹有几位? A. 一位
B. 两位
C. 三位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姐妹的关心? A. 通过写景
B. 通过叙事
C. 通过对话 -
“隐居应有服”中所指的“服”是什么? A. 衣服
B. 食物
C. 住处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王勃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屈大均与王勃的作品,均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历史的追思,但屈大均更侧重于家庭与个人理想,王勃则更多体现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屈大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为对《家园示弟妹 其二》的详细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