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东厅韩侍郎斋居晚兴》

时间: 2025-01-14 01:02:13

斋禁虽严异太常,萧然高卧意何长。

烟含欲暝宫庭紫,日映新秋省闼黄。

壮节易摧行踽踽,华年相忠去堂堂。

追攀坐叹风尘隔,空听钧天梦帝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东厅韩侍郎斋居晚兴
王安石

斋禁虽严异太常,
萧然高卧意何长。
烟含欲暝宫庭紫,
日映新秋省闼黄。
壮节易摧行踽踽,
华年相忠去堂堂。
追攀坐叹风尘隔,
空听钧天梦帝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秋的晚上,独自高卧于斋房中,感受到的孤寂与思考。尽管斋戒禁忌比太常(指太常寺,负责祭祀)更为严格,但这种萧条的生活中,我的心情却难以持久。烟雾中暗示着夜色渐渐降临,宫廷的紫色渐浓;阳光照耀着新秋,映照着庭院的黄叶。壮志容易被摧毁,孤身行走在世间,年轻时的忠诚也逐渐消逝。心中惦念着那些风尘仆仆的往事,空有一腔思绪,听天上的钟声,却只能梦到那遥远的帝乡。

注释:

  • 斋禁:指斋戒的禁忌。
  • 太常:古代负责祭祀的官署。
  • 萧然:形容环境的冷清。
  • 欲暝:指将要入夜。
  • 省闼:庭院的门口。
  • 壮节:指壮志和节操。
  • 踽踽:形容孤独行走的样子。
  • 华年:指年轻的岁月。
  • 追攀:追忆和攀附。
  • 风尘:指世俗的纷扰和艰辛。
  • 钧天:指天上,古代对天的称呼。
  • 梦帝乡:梦到理想中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政治和经济改革来振兴国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的思考与时代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思想愈加沉重的时期。诗中表现了他对士人的抱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面临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次韵东厅韩侍郎斋居晚兴》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斋房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全诗以斋戒为起点,表达了诗人对严格生活方式的反思,抒发了他在孤独中对华年逝去的惋惜。诗的开头通过“斋禁虽严异太常”引入,既显示了斋戒的严格,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接着,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烟雾和夕阳的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对“壮节易摧”的感慨,体现了对年轻时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在“追攀坐叹风尘隔”中,王安石表达了对人生风尘的感慨,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却因理想与现实的隔阂而感到失落。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斋禁虽严异太常:尽管斋戒的禁忌比太常(祭祀)更为严格。
  2. 萧然高卧意何长:在清冷的环境中高卧,内心的感受却难以持久。
  3. 烟含欲暝宫庭紫:烟雾弥漫,夜色渐浓,宫廷的紫色显得更加深邃。
  4. 日映新秋省闼黄:阳光照耀下,新秋的庭院显得黄叶纷飞。
  5. 壮节易摧行踽踽:壮志容易被摧毁,孤独地行走。
  6. 华年相忠去堂堂:年轻时的忠诚和理想逐渐消逝。
  7. 追攀坐叹风尘隔:追忆往昔,感叹与世俗之间的隔阂。
  8. 空听钧天梦帝乡:空有思绪,听天上的钟声,只能梦到远方的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壮节易摧行踽踽,华年相忠去堂堂”,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烟”、“日”、“秋”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追求理想的主题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理想的渴望。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年轻时的忠诚与壮志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斋禁:象征着自我约束与清心寡欲。
  •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烟与日:代表着自然的变幻,与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
  • 壮节:象征着理想与抱负,反映出诗人的忧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安石
    C. 杜甫
    D. 苏轼

  2.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壮节易摧行踽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信
    B. 无奈与孤独
    C. 快乐与满足
    D. 忧愁与激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次韵东厅韩侍郎斋居晚兴》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现实的反思与孤独感,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沉醉。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