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时间: 2024-12-29 20:18:55

内家雨宿日辉辉。

夹遥桃花张锦机。

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

龙舟缥缈摇红影,羯鼓喧哗撼绿漪。

阿监柳亭排燕处,美人斗把玉箫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鹧鸪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内家雨宿日辉辉。
夹遥桃花张锦机。
黄纛软舆抬圣母,
红罗凉伞罩贤妃。
龙舟缥缈摇红影,
羯鼓喧哗撼绿漪。
阿监柳亭排燕处,
美人斗把玉箫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高潮过后的美丽场景。阳光明媚,内宅的雨水洗净了尘埃。远处的桃花盛开,像锦缎一样绚丽。黄纛轻柔的车子抬着圣母,红罗的凉伞遮住了贤妃。龙舟在水面轻轻摇曳,影子在水中晃动,羯鼓声喧闹,荡漾着碧绿的水波。阿监在柳亭下把燕子排开,美人们也在争相吹奏着玉箫。


注释:

字词注释:

  • 内家:指的是内宅,通常指达官贵人的家中。
  • 辉辉:形容光辉灿烂。
  • 夹遥:远处的意思,夹指的是夹杂。
  • 黄纛:古代一种车帏,黄色的纛旗。
  • 软舆:指轻便的轿子。
  • 龙舟:古代的一种船,通常用于庆典。
  • 羯鼓:一种鼓,常用于庆典和乐队中。
  • 阿监:古代对小官吏的称呼。
  • 美人斗:美人争相。

典故解析:

  • 圣母贤妃:指的是古代天子的母亲和妃子,象征着尊贵与美丽。
  • 龙舟:在古代节庆中,龙舟是非常重要的水上活动,象征着团圆和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词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风格典雅,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瑞鹧鸪”创作于一个特定的节庆场合,诗人通过描绘盛大场面的细节,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富饶。


诗歌鉴赏:

《瑞鹧鸪》是一首描绘节庆盛况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感悟。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从“阳光辉辉”到“羯鼓喧哗”,每个细节都传递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这个盛世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描述了雨后阳光明媚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与希望的感觉,紧接着桃花的盛开,象征着活力与生命的蓬勃。黄纛和红罗伞的描绘,体现了节日的庄重与繁华,使人感受到一种尊贵的气氛。龙舟的轻摇和羯鼓的喧哗,营造出一种热烈的节庆氛围,几乎可以让人听到水波荡漾与乐声交织的声音。

在最后两句中,阿监与美人的描绘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美人们争相奏乐,展现了人们在这样的节日中,心情的愉悦与欢快。整首诗在层层递进的描写中,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内家雨宿日辉辉:雨过天晴,阳光照耀着内宅,表现出一种明亮的景象。
  2. 夹遥桃花张锦机:远处的桃花盛开,宛如锦缎般华美。
  3. 黄纛软舆抬圣母:用黄旗装饰的轿子抬着尊贵的圣母,彰显其尊荣。
  4. 红罗凉伞罩贤妃:红色的凉伞遮住了贤妃,体现了她的高贵与美丽。
  5. 龙舟缥缈摇红影:龙舟在水中轻轻摇曳,影子在水面上晃动,展现动感。
  6. 羯鼓喧哗撼绿漪:羯鼓声响,震撼了碧绿的水波,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7. 阿监柳亭排燕处:小官吏在柳亭下把燕子排开,生动地描绘了场景。
  8. 美人斗把玉箫吹:美人们争相吹奏玉箫,音乐声中充满了欢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张锦机”,将桃花比作锦缎,形象生动。
  • 对仗:如“黄纛软舆抬圣母,红罗凉伞罩贤妃”,工整而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欢乐的社会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 黄纛、红罗:代表尊贵与华丽。
  • 龙舟:象征团圆与节庆的欢乐。
  • 羯鼓:传达出热烈的气氛。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 A. 阳光明媚
    • B. 阴云密布
    • C. 大雪纷飞
  2. “羯鼓喧哗”中“羯鼓”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花
    • C. 一种饮料
  3. 诗中提到的“红罗凉伞”是用来遮挡谁的?

    • A. 圣母
    • B. 贤妃
    • C. 美人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瑞鹧鸪》都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但前者更加关注山水风光的壮丽,后者则侧重于节日的热闹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瑞鹧鸪》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