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
时间: 2025-01-14 14:41:56意思解释
逐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
原文展示:
峡之西,逐之东,更无平地二千里,惟有高山三万重。不知谁人凿混沌,独此融结何其工。我本江吴弄水月,忽来踏偏西南峰。不知尘界在何许?但怪星辰浮半空。直疑飞入蝶梦境,此岂应有人行踪?今朝平远见城郭,去是东川军府雄。原田坦若看掌上,沙路净如行镜中。芋区粟垄润含雨,楮林竹径凉生风。将士懽呼马蹄快,康庄直与锦里通。关年崎岖得夷路,一笑未暇怜飘蓬。
白话文翻译:
在峡谷的西边,逐川的东边,二千里内没有平坦的土地,只有三万重的高山。我不知道是谁凿开了混沌,独自将它们融汇成如此精巧的景象。我本是江湖间弄水和月的人,忽然来到这偏西南的高峰。不知道尘世在何处,只觉得星辰漂浮在半空中。仿佛飞进了蝴蝶的梦境,这里怎么会有人行走?今早远望可以看到城郭,那是东川的军府雄伟。原野平坦得就像掌心一样,沙路洁净得如同行走在镜子中。芋田和粟垄在雨中滋润,楮林和竹径凉风习习。将士们欢呼着,马蹄声急促,康庄大道直通锦里。经过崎岖的关山,竟然得到了通畅的道路,笑着连飘蓬都不再怜惜。
注释:
- 逐:追逐,指追逐的河流。
- 混沌:指未开化的状态,这里形容自然的原始形态。
- 江吴:指江南地区,吴国的地理位置。
- 星辰:天上的星星。
- 康庄:宽阔的道路。
- 飘蓬:形容随风漂浮的蓬草,暗指无依无靠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纯,号石湖,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宁府一带游历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在欣赏壮丽山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世纷扰的淡然态度,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宁府周边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展现出诗人对山川的赞美和对人世的思考。开篇的“峡之西,逐之东”构建出一种空间感,进一步引入“高山三万重”的夸张描写,突显出自然的雄伟。紧接着,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造物主的敬畏与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展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邃。
“今朝平远见城郭,去是东川军府雄”一句,生动描绘了远眺城郭的壮观场景,体现了对于人类活动的反思。在描写自然景观的同时,诗人也融入人文元素,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最后的“将士懽呼马蹄快,康庄直与锦里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憧憬,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整首诗在意象、情感和思想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作品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描述地形和自然,表现出高山的巍峨与人迹罕至的孤独。
- “我本江吴弄水月”句,表明诗人的身世背景与自然情怀。
- 中间部分通过对星空和梦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尘世的超然态度。
- 后半部分转向现实,描写对宁府军府的欣赏与对乡村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人文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入蝶梦境”来表达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的追求。
- 夸张:如“高山三万重”,夸大自然的伟岸,增强诗的气势。
- 对仗:如“将士懽呼马蹄快,康庄直与锦里通”,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世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自然的伟岸与壮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 星辰:象征梦想和自由,带有超脱现实的意味。
- 城郭:象征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峡之西,逐之东”中“逐”字的意思是? A. 追逐
B. 逐渐
C. 逐步
D. 逐流 -
诗中提到的“高山三万重”是形容什么? A. 人的伟大
B. 自然的壮丽
C. 生活的艰辛
D. 追求的目标 -
诗人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喜悦
C. 超然
D. 愤怒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范成大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范成大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