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州通判张殿丞》

时间: 2025-01-19 20:03:51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

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

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

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环州通判张殿丞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欲向萧关外,穷阴雪暗沙。
碛寒鸿雁少,冰合水泉赊。
自有从军乐,应无去国嗟。
春风曾不到,吹角寄梅花。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去萧关以外的地方,那里阴暗、寒冷,雪覆盖着沙土。
荒漠中寒冷的地方,鸿雁很少,冰封了水泉,流动变得缓慢。
从军的人自有从军的乐趣,应该没有去国的怨言。
春风从未到过这里,角声吹响,把梅花的消息寄托给远方。

注释:

  • 萧关:指古代边关,常作为军事防御之地。
  • 穷阴:形容阴暗的环境。
  • 碛寒:碛是沙漠,寒指寒冷。
  • 鸿雁少:指鸿雁数量稀少,暗示环境的荒凉。
  • 冰合:冰封,水源被冰封住。
  • 水泉赊:水流缓慢,形容水的流动受到影响。
  • 从军乐:从军的乐趣。
  • 去国嗟:离开国家而有的怨恨。
  • 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表明环境的严酷。
  • 吹角寄梅花:角声传递梅花的消息,表达人们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宋代诗人,曾任官职,主张以诗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高远。 创作背景:此诗大约创作于梅尧臣任职于环州期间,表达了他对边疆生活的感受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从军生活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的寒冷和荒凉,表达了诗人在萧关外的孤寂感受。开头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阴冷的氛围,诗人欲往的地方充满了雪与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鸿雁的稀少和水泉的冰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凄凉。诗中提及“从军乐”,显示出作者对军旅生活的理解与认同,强调了即使身处艰苦环境,士人也应怀有乐观精神。最后两句通过春风与梅花的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暗示着希望与生机,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怀念,又有对身处边疆生活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向萧关外:表达了诗人想要离开当前环境的渴望。
  • 穷阴雪暗沙:描绘出边关的阴沉寒冷,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碛寒鸿雁少:通过鸿雁的稀少,反映出荒凉的景象。
  • 冰合水泉赊:水的流动因冰封而缓慢,象征着生命的停滞。
  • 自有从军乐:表明即使在艰苦环境中,仍然能找到乐趣。
  • 应无去国嗟:强调军人不应抱怨离乡。
  • 春风曾不到:暗示边疆的冷酷,春风未至,生命缺乏活力。
  • 吹角寄梅花: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梅花象征春天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阴冷的自然环境与春天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梅花象征希望,春风象征生机。
  • 拟人:春风和梅花似乎能够传递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萧关:象征边境的孤寂与艰苦。
  • :代表寒冷与孤独。
  • 鸿雁:象征远行与思乡情。
  • 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萧关”是指什么地方?

    • A. 边关
    • B. 都市
    • C. 山谷
  2. 诗中的“春风”象征着什么?

    • A. 寒冷
    • B. 生机
    • C. 忧伤
  3.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雪和沙
    • B. 梅花和春风
    • C. 鸿雁和冰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环州通判张殿丞》与杜甫的《春望》均描写了士人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边境的艰苦生活,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乱带来的悲痛。两者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及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研究》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