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

时间: 2025-01-19 19:11:24

卢仝只有赤脚婢,吏部曾吟似笑仝。

红烛射眸从结客,清歌帖耳苦怜翁。

归时虽已过寒食,芳物犹能逐暖风。

但点纱笼续清夜,西园游兴古何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
作者:梅尧臣

卢仝只有赤脚婢,
吏部曾吟似笑仝。
红烛射眸从结客,
清歌帖耳苦怜翁。
归时虽已过寒食,
芳物犹能逐暖风。
但点纱笼续清夜,
西园游兴古何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卢仝只有一个赤脚的女仆,吏部诗人曾经吟咏过,像是在笑他。红烛光照亮了眼睛,似乎是为了迎接客人,清歌悠扬在耳边,让人心生怜惜。归来的时候虽然已经过了寒食节,但春天的花草依然能迎来温暖的风。只需点亮纱笼,继续享受这清澈的夜晚,西园的游兴又怎会有尽头呢?

注释

  • 赤脚婢:指赤脚的女仆,象征着贫穷或不拘小节的生活状态。
  • 吏部:指的是古代的官署,负责文书和科举,可能暗示诗人的身份或地位。
  • 红烛:象征着温暖和欢聚,红色也常与喜庆相关。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古代的节日,强调春天的到来和对先人的祭奠。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节日里人们通常不生火,只吃冷食,象征着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
  • 西园:可能指的是诗人生活或游玩的地方,带有闲适和雅致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子丰,号香溪,宋代著名诗人,以五言、七言诗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风俗,作品注重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与友人相聚之际,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透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闲适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戏答持烛之句依韵和永叔》是一首清新自然的诗作。诗中不仅描绘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欢聚的场景,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开篇以“赤脚婢”引入,似乎在暗示一种低调的生活方式,然而随后的描写又将其与高雅的文人气息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红烛的光辉,清歌的悠扬,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的乐趣。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应,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结尾“西园游兴古何穷”,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无限乐趣的向往,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体上,这首诗在平淡中流露出深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卢仝只有赤脚婢:描绘卢仝的生活状态,强调简朴。
    • 吏部曾吟似笑仝:提及吏部的吟唱,显示士人之间的幽默和友谊。
    • 红烛射眸从结客:红烛的光辉照亮了眼睛,象征温暖的聚会。
    • 清歌帖耳苦怜翁:清歌在耳边环绕,传达出一种对老者的怜惜。
    • 归时虽已过寒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结束。
    • 芳物犹能逐暖风:春天的花草依然能感受到暖风,充满生机。
    • 但点纱笼续清夜:点亮纱笼继续享受夜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西园游兴古何穷:西园游玩的兴致似乎没有尽头,表达了无尽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烛”比作温暖的象征,表现出欢聚的氛围。
    • 拟人:清歌“帖耳”,赋予声音以人的特征,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欢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赤脚婢:象征着生活的简朴和真诚。
  • 红烛:象征温暖与欢庆,烘托出聚会的氛围。
  • 清歌:代表愉悦的心情和生活的乐趣。
  • 寒食: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西园:象征着无尽的游乐和人际关系的亲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卢仝只有什么?
    A. 美女
    B. 赤脚婢
    C. 侍女
    D. 书童

  2. 红烛照亮了哪个部分?
    A. 客人
    B. 眼睛
    C. 桌子
    D. 天花板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4.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游玩没有尽头
    B. 生活很乏味
    C. 游兴已经结束
    D. 西园很远

答案:1-B, 2-B, 3-C, 4-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可以将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友谊和生活的乐趣,后者则更多地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