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行
作者: 陈陶 〔唐代〕
鶗鴂初鸣洲渚满,
龙蛇洗鳞春水暖。
病多欲问山寺僧,
湖上人传石桥断。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了,初春的黄鹂在洲渚上鸣叫,水面上满是温暖的春水,龙和蛇在水中游动,洗净它们的鳞片。我病重,想去问山上的僧人,却听说湖上的石桥断了。
注释:
- 鶗鴂:一种鸟,叫黄鹂,春天时鸣叫。
- 洲渚:江河湖泊中的小洲或沙洲。
- 龙蛇:用以比喻在春水中活动的生物,象征生命的复苏。
- 病多:身体多病,指诗人状况不佳。
- 山寺僧:山中的和尚,常常是隐居的修道者,象征着清净与智慧。
- 湖上人传:湖边的人们相互传话。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山寺僧”一词隐约提及了佛教文化中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陶,字子美,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春日行》创作于春天,反映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身体不佳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日行》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开头以“鶗鴂初鸣洲渚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黄鹂初鸣,象征着春的到来,传递了生机与希望。而“龙蛇洗鳞春水暖”则进一步描写了春水的温暖,生物在水中活动,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重生。
接下来的两句“病多欲问山寺僧,湖上人传石桥断”则转向个人的身体状况,诗人因病想去寻求山中僧人的开导,却得知石桥已断,无法到达。这一转折不仅显示了诗人的失落,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个体境遇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诗中以自然景色引入,最后又通过个人感受深化,构成了一种美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鶗鴂初鸣洲渚满”:春天来临,黄鹂的鸣叫声在小洲上回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龙蛇洗鳞春水暖”:春水温暖,龙和蛇在水中游动,象征着春天的复苏与生命的活力。
- “病多欲问山寺僧”:诗人身体多病,想去问山中的僧人,表达了对健康和智慧的渴望。
- “湖上人传石桥断”:得知湖上的石桥断了,无法到达,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蛇”比喻春天的生机,象征生命的复苏。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突出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困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与诗人病重的无奈,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鶗鴂:象征春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龙蛇:象征春水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
- 山寺僧: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平静。
- 石桥:象征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桥的断裂暗示了人与自然的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鶗鴂”指的是什么鸟?
- A. 燕子
- B. 黄鹂
- C. 知了
答案:B
-
诗人想去问谁?
- A. 村民
- B. 山寺僧
- C. 渔夫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石桥有何状态?
- A. 完好无损
- B. 断了
- C. 正在修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在描写春天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哲理,两者在主题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