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倦凭小竖立柴门,
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
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
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
小窗灯火对壼餐。
白话文翻译:
我疲倦地靠在小竖门上,
残余的钟声细微得仿佛要断了我的魂。
受伤的雁儿在芦苇边养着翎羽,
渡过水牛,浮鼻子望向烟雾缭绕的村庄。
壮志豪情已经随着时光流逝而减弱,
孤独的学问又怎能与世俗的议论相提并论?
几滴雨声催促我返回住处,
小窗前的灯火映照着我与酒壶的晚餐。
注释:
- 倦:疲倦、厌倦。
- 小竖:指小门,竖门是小门的意思。
- 残角:残余的钟声。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欲断魂:形容钟声凄凉,令人心痛。
- 伤雁:受伤的雁,象征着孤独。
- 养翎:修整羽毛。
- 渡牛:水牛在水中漂浮。
- 孤学:孤独的学问,指独自学习。
- 数点雨声:几声雨滴的声音。
典故解析:
- “伤雁”:雁是一种迁徙的鸟,受伤的雁象征着失去自由和孤独的心境。
- “小窗灯火”:小窗前的灯火代表着温暖的家庭,但诗人却在孤独的环境中享用晚餐,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壮志未酬的感慨。在当时,南宋政局动荡,他心系国家,常常感到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晚立》是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壮志未酬的思考与现实孤独的感受。诗中开头“倦凭小竖立柴门”,透露出一种疲惫与无奈的情绪,像是在描绘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小门前,感受着周遭的凄凉。接下来的“残角疏钟欲断魂”则通过钟声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钟声的凄凉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内心痛楚。
诗中“伤雁养翎依荻浦”通过雁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受伤的雁在芦苇旁养翎,恰如诗人自我修整,却难以摆脱内心的孤寂。诗的后半部分,“壮心已觉随年往”,表达了诗人对壮志豪情的感慨,随着时光的流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愈加明显,使得诗人对孤独的学问感到无力与无奈。
最后两句“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壼餐”则将孤独与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几声雨滴的声音像是催促着诗人回到那温暖的家,然而小窗前的灯火却映照出的是诗人独自一人享用晚餐的孤独情境,令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倦凭小竖立柴门:描绘诗人疲惫的状态,靠在小门旁,显得格外无助。
- 残角疏钟欲断魂:钟声微弱,仿佛要断绝人的念想,表现孤独感。
- 伤雁养翎依荻浦:受伤的雁在芦苇旁,象征着失去自由的孤独。
- 渡牛浮鼻望烟村:水牛漂浮,诗人目睹远方村庄的烟雾,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壮心已觉随年往:壮志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感慨时光无情。
- 孤学何由与俗论:独自学习的知识无法与世俗的见解相提并论,产生孤独感。
- 数点雨声催返舍:雨滴声响起,催促诗人回家,增添了一种紧迫感。
- 小窗灯火对壼餐:小窗前的灯火照亮了孤独的晚餐,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断魂,形象地表现了孤独的心情。
- 拟人:雨声催促,仿佛有生命般,增强了情感的传递。
- 对仗:整首诗用词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形式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陆游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壮志未酬的无奈,以及在孤独中对温暖家庭的渴望,体现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竖:象征着家庭与温暖。
- 疏钟:象征孤独与时光的流逝。
- 伤雁:象征失去自由与孤独感。
- 小窗灯火:象征温暖与孤独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数点雨声催返舍”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孤独
C. 失落
D. 欣喜 -
诗中“伤雁”意象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爱情
D. 友谊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着重于秋天的凄凉。
- 《静夜思》:通过月光与床前明月,展现出对家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