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题哀蝉沧桑红泪词后》
时间: 2024-12-29 17:06: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脉脉临风倚,阑干夕阳如诉。
叶病成红,花啼有泪,总是者般凄楚。
谁教延伫。但蹙损双蛾,蕴愁难吐。
湿透罗巾,抱琴背立甚情绪。
伤心料他无数。道沧桑影事,侬能记取。
故国残灰,芜城宿草,旧梦重重尔许。
知音未遇。便弹向空山,寂无人处。
死尽南风,一声声更苦。
白话文翻译:
美人依靠在风中,倚着栏杆,夕阳像在诉说着什么。
叶子因病而变红,花儿啼哭着流泪,这一切都是如此凄楚。
是谁让人久久驻足?眼眉微蹙,心中愁苦难以言表。
罗巾湿透,手抱琴立在背后,心中情绪万千。
伤心的人大概有数不胜数。谈起沧桑的影事,你能记得多少?
故国的残灰,荒芜的城市,宿草丛生,旧梦缠绕不断。
知音难遇。于是我弹向空山,那里无人倾听。
南风已死,声声更显得苦涩。
注释:
- 脉脉:形容目光柔和而深情。
- 阑干:指阳台的栏杆。
- 啼:哭泣,声泪俱下。
- 蹙损双蛾:蹙眉,损伤了眉头,形容愁苦的样子。
- 湿透罗巾:形容因泪水湿透的手巾。
- 知音未遇:指没有志同道合的人。
典故解析:
“知音”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源自春秋时期的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燮(?—约1760年),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忧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社会风貌,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天乐 题哀蝉沧桑红泪词后》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情绪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开篇以“美人脉脉”引入,似乎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但随之而来的“阑干夕阳如诉”却暗示着一种无奈和惆怅。接下来的几个句子,通过“叶病成红、花啼有泪”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展现了自然界的哀伤与生命的脆弱。
诗中反复提及的“伤心”和“愁苦”,如同一根无形的线索,贯穿整首词作。尤其是“湿透罗巾”,不仅是对眼泪的描绘,更是对诗人情感的深刻体现。最后几句“知音未遇,便弹向空山”,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寻求理解和共鸣的无奈,空山的寂静与南风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美人脉脉临风倚:描绘了美人静倚在风中,眼神柔和,充满情感。
- 阑干夕阳如诉:夕阳映照,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让人感到惆怅。
- 叶病成红,花啼有泪:自然界的悲哀,似乎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
- 谁教延伫:感慨于自己为何停留在此,内心充满愁苦。
- 湿透罗巾,抱琴背立甚情绪:情绪的表达通过湿透的手巾和抱琴的姿态展现。
- 伤心料他无数:对伤心人的同情,表明这种情感是普遍的。
- 故国残灰,芜城宿草:对故国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
- 知音未遇:渴望知音却难以寻觅,强调孤独感。
- 死尽南风,一声声更苦:南风的死寂,带来更深的苦楚。
-
修辞手法:
- 拟人:夕阳“如诉”,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叶病成红,花啼有泪”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深切渴望,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孤独,代表着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叶与花:代表自然界的哀伤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叶病成红”是形容什么?
A. 美丽的景象
B. 自然的悲哀
C. 夕阳的美丽
答案:B -
“知音未遇”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孤独与渴望
B. 快乐与满足
C. 忧伤与绝望
答案:A -
诗中“湿透罗巾”代表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情感的宣泄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同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过往的感慨,但其风格更为豪放,情感更为激昂;而高燮的《齐天乐》则更加细腻,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李白《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高燮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