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登虞山兴福寺楼时癸未始秋》
时间: 2024-12-31 22:38: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夕阳呼酒登临地。樽前故人还是。水国无花,山城自绿,望转征蓬千里。行歌倦矣。更一片秋魂,乱云扶起。醉袖飘萧,海风吹下剑花细。天涯此楼似寄。画阑零落处,都为愁倚。佛鼓荒坛,神鸦废社,今古苍茫烟水。吴丝漫理。正波上鸿飞,数峰凄异。坐尽林阴,甚时重梦至。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我呼酒而登高,樽前的故人依旧在我身旁。水乡无花,山城却依然绿意盎然,遥望着远方的征途,蓬草已生长千里。行歌已感疲倦,又一片秋天的灵魂,纷乱的云彩被扶起。醉意中衣袖飘荡,海风轻拂着细小的剑花。在这天涯的楼阁似乎寄托着我的思念。画栏的零落之处,尽是我愁苦的倚靠。寺庙的鼓声在荒废的坛上响起,神鸦在废弃的社庙中鸣叫,今古的苍茫烟水交融在一起。吴地的丝竹声悠然传来,正值波上鸿雁飞翔,几座山峰显得凄凉异样。我坐在林荫下,何时再做梦回到那段时光?
注释:
- 夕阳:指傍晚的阳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呼酒:指邀请朋友共饮,表现出一种友好的气氛。
- 水国无花:水乡没有花卉,暗示孤寂和缺乏生机。
- 征蓬:指代行旅中的蓬草,象征流浪与归属感的缺失。
- 佛鼓:佛教寺庙中的鼓声,象征宗教和精神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文焯(约1640-约1710),字子华,号秋水,清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癸未年夏末秋初,作者在虞山兴福寺楼上,借景抒怀,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郑文焯的《齐天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故人和往昔的思念。诗的开头,夕阳和酒的结合让人沉醉,樽前的故人唤起了温暖的回忆。接着,水国的无花与山城的绿意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自然的美好。诗中提到的“秋魂”和“乱云”,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浮云的变幻,增添了一种惆怅的情绪。
随着诗意的发展,醉意中的“醉袖飘萧”描绘出一种轻松与恍惚,海风中细小的剑花象征着细腻的情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佛鼓和神鸦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渺小,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呼酒登临地:夕阳下,酒杯相邀,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樽前故人还是:故人依旧在身旁,增强了时光流转中不变的友情。
- 水国无花,山城自绿:对比无花的水乡与绿意盎然的山城,反映心境。
- 望转征蓬千里:远望征途,蓬草象征漂泊与追寻的心情。
- 行歌倦矣:游唱已感疲倦,表现出对生活的倦怠。
- 更一片秋魂,乱云扶起:秋天的灵魂升起,象征着思乡与孤独。
- 醉袖飘萧,海风吹下剑花细:醉意中衣袖飘动,细腻情感在海风中飘荡。
- 天涯此楼似寄:这座楼阁承载着思念,表达对远方的寄托。
- 画阑零落处,都为愁倚:画栏的残破处,尽是愁绪的依靠。
- 佛鼓荒坛,神鸦废社:寺庙和社庙的荒废,象征人事的变迁。
- 今古苍茫烟水:历史与现实交融,反映出苍茫的时代感。
- 吴丝漫理:悠扬的丝竹音乐,带来对故乡的思念。
- 正波上鸿飞,数峰凄异:鸿雁飞翔,山峰显得凄凉,传达漂泊的孤独感。
- 坐尽林阴,甚时重梦至:在林荫下静坐,渴望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秋魂”比喻愁苦的情绪。
- 拟人:云彩被“扶起”,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水国无花”“山城自绿”,形成对照,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故人友情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酒:代表友情与欢聚,亦可象征忘忧。
- 水国与山城:反映心境与自然的对比。
- 秋魂:象征思念与愁苦。
- 佛鼓与神鸦:代表宗教与历史的沧桑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郑文焯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水国无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愤怒
D. 幸福 -
“醉袖飘萧”中的“飘萧”指的是? A. 飘动的衣袖
B. 萧条的景象
C. 细雨
D. 清风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但更倾向于欢快的情绪。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更侧重于思念与忧虑,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集》
- 《郑文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