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久不至须臾破星露溪光发众实欢呼席上次》

时间: 2025-01-04 07:51:28

待月新亭与已慵,眼花空乱烛花红。

溪山路隔烟尘外,觞咏身疑梦瘕中。

却暑已烦瞋恚雨,扫云须赖吉祥风。

水光已报冰办信,一笑难令万斛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待月新亭与已慵,眼花空乱烛花红。
溪山路隔烟尘外,觞咏身疑梦瘕中。
却暑已烦瞋恚雨,扫云须赖吉祥风。
水光已报冰办信,一笑难令万斛空。

白话文翻译

在新亭等待明月,却因懒散而无心,眼前仿佛花烛闪烁,迷乱了我的视线。
溪水与山峦隔着烟尘,酒杯中吟诵的诗句,仿佛让我置身梦境。
炎热的夏日已经让人烦躁,扫除乌云需要依靠吉祥的风。
水面闪烁的光辉,已然传递出冰冷的信号,即使一笑也难以填满心中的空虚。

注释

  • 待月:等待明月,象征期盼。
  • 新亭:新建的亭子,指一个景致优雅的地方。
  • 眼花空乱:形容眼前景象混乱,令人迷惑。
  • 觞咏:举杯吟唱,古代宴饮时的吟咏。
  • 梦瘕:梦中似乎困扰着的状态,隐喻一种虚幻。
  • 扫云:驱散云雾,期盼好天气。
  • 水光:水面上闪烁的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出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夏日的夜晚,诗人或许正在新亭中与友人聚会,等待明月升起,但因懒散而产生了迷惘的情绪。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待月”开篇,瞬间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期待的氛围。诗人在新亭中静候明月,然而慵懒的心情却使他无法全然投入。接着“眼花空乱”一句,揭示出他内心的迷惑与不安,似乎周围的美好都无法让他感受到快乐。诗中描绘的“溪山路隔烟尘外”,将自然景致与内心的困扰相对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而后,诗人将夏日的烦躁与自然的变幻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人对气候的感受与自然的依赖。最后一句“一笑难令万斛空”通过一笑来表达内心的空虚,尽管有时欢笑可以暂时驱散忧愁,但内心深处的空虚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富有层次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待月新亭与已慵:在新亭中静候明月,因懒散而无心。
  2. 眼花空乱烛花红:眼前的景象让人迷乱,似乎失去了方向。
  3. 溪山路隔烟尘外:溪水与山峦被烟尘隔开,反映出一种遥远的美。
  4. 觞咏身疑梦瘕中:举杯吟咏,内心却充满疑惑,仿佛身处梦中。
  5. 却暑已烦瞋恚雨:夏日的烦躁让人心生不快,期待雨水的洗涤。
  6. 扫云须赖吉祥风:扫除乌云需要依靠吉祥的风,寄希望于自然的力量。
  7. 水光已报冰办信:水面上的光辉似乎传递出冰冷的信号,暗示内心的困惑。
  8. 一笑难令万斛空:即使一笑也难以填满心中的空虚,表露出深深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内心的慵懒与外界的美景进行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性。
  • 比喻:用“水光”比喻内心的情感状态,生动形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依恋与对内心空虚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希望与期盼。
  • 新亭:代表一种宁静、优雅的环境。
  • 溪山:自然景色的象征,展现出诗人的审美情趣。
  • 酒杯:象征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待月”在整首诗中的意义是什么?

    • A. 期待美好
    • B. 失去希望
    • C. 忙碌生活
    • D. 享受孤独
  2. 诗中提到的“溪山路隔烟尘外”意在表达什么?

    • A. 自然美的遥远
    • B. 烟尘的烦恼
    • C. 旅行的无趣
    • D. 生活的简单
  3. “一笑难令万斛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空虚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弥逊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对月亮的期待与思念,但李弥逊更强调内心的迷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在意象上,李弥逊的溪山与杜甫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弥逊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弥逊的诗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