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崧卿九日》
时间: 2025-01-06 10:4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无菊闷书空,心似渊明兴不同。
聊且携壶上东岭,不妨欹帽对西风。
百年尽付无何外,三迳谁如阿堵中。
十月黄花方烂漫,莫辞联骑访山翁。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没有菊花,感到烦闷,书本也显得空虚。我的心情与陶渊明却截然不同。暂且携着酒壶上东岭,何妨歪着帽子迎着西风?百年人生都交付于无常,三径之中又有谁能与我同在?十月的黄花正盛开,莫要推辞,快来骑马拜访山中的老翁。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
- 无菊:没有菊花,指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心似渊明:渊明指陶渊明,他以隐逸生活和淡泊名利著称。
- 聊且:姑且,暂时。
- 携壶:携带酒壶。
- 东岭:指东边的山岭。
- 欹帽:歪着帽子,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洒脱的姿态。
- 百年尽付:人生短暂,最终都要归于无常。
- 三迳:指陶渊明所居的隐居之地。
- 阿堵中:指阿堵,意为家中、家园。
- 十月黄花:指重阳菊花,象征着节日来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约960年-约1010年),字德光,号静斋,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反映了作者在节日中的心境,感受到身边缺少传统的菊花气息,心生惆怅,但又不失洒脱,表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诗歌鉴赏:
《和李崧卿九日》是一首描写重阳节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两句,诗人以“重阳无菊”引入,勾勒出节日的氛围,却又因缺少菊花而感到烦闷。这里的菊花不仅是节日的象征,更是陶渊明所推崇的隐逸精神的代表。接下来的“心似渊明兴不同”则表明诗人并不想沉溺于这种烦闷,而是心怀理想,向往陶渊明那样的生活。
“聊且携壶上东岭”一句,表达了诗人暂时放下烦恼,带着酒壶去山上游玩的洒脱心态。这种洒脱与自由,正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百年尽付无何外”,则蕴含了对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
在结尾部分,诗人提到“十月黄花方烂漫”,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呼应了节日的主题,表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莫辞联骑访山翁”则体现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分享生活乐趣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节日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人生哲学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无菊闷书空:重阳节没有菊花,心情烦闷,书本显得空虚。
- 心似渊明兴不同:我的心情与陶渊明的兴致截然不同。
- 聊且携壶上东岭:姑且携着酒壶上东山岭去游玩。
- 不妨欹帽对西风:何妨歪着帽子迎着西风,享受自然的惬意。
- 百年尽付无何外:人生短暂,最终都要归于无常。
- 三迳谁如阿堵中:在这三条小径上,又有谁能与我同在呢?
- 十月黄花方烂漫:十月的黄花正盛开,生机盎然。
- 莫辞联骑访山翁:快来骑马探访山中的老翁,享受这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似渊明”,将心情比作陶渊明的境界。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称,如“聊且携壶上东岭”与“不妨欹帽对西风”。
- 象征:菊花象征着重阳节和隐逸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渴望,蕴含着深邃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重阳节,是传统文化的代表。
- 东岭:象征自然的自由与恬静。
- 酒壶:象征诗人的洒脱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 西风: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的主要花卉是?
- A. 玫瑰
- B. 菊花
- C. 兰花
- D. 桃花
-
诗中提到的“东岭”指的是?
- A. 西边的山
- B. 北边的山
- C. 东边的山
- D. 南边的山
-
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叹息
- C. 超然
- D. 忧伤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具豪放气质。
- 杜甫《望岳》: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