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挽楼少阳所生母夫人》
时间: 2025-01-06 11:03:20意思解释
诗挽楼少阳所生母夫人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继室侯家古有闻,
荧粕还得配枢臣。
香严童子先成佛,
琐骨仙人后化身。
共喜伯仁今有母,
何妨小德外无亲。
向来已悟空乘法,
全作西方会上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楼少阳母亲的悼念。诗中提到继室侯家的传闻,荧粕(指一种古代的食物)能够配得上枢密大臣。香严童子早已成佛,琐骨仙人则是后来化身的。大家都为伯仁(指楼少阳)感到高兴,他终于有了母亲,虽说小德(指小的德行)没有亲近的亲人。过去早已领悟了空乘的法门,他如今成为西方会上的人。
注释:
- 继室:指继任的妻子。
- 荧粕:古代一种食物,象征平凡美好之物。
- 枢臣:指重要的官员。
- 香严童子:指早已修成佛道的僧侣。
- 琐骨仙人:后成仙的隐士。
- 伯仁:楼少阳的别称或雅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字德明,号阮亭,因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尤擅长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楼少阳母亲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母亲的哀悼之情及对楼少阳的关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对逝者的怀念,融入了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宗教观和人生态度。开篇提到“继室侯家古有闻”,暗示着对逝者身份的尊重与怀念。接着通过荧粕与枢臣的比喻,隐喻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能与高官相配,传递出一种平等与尊重的思想。
“香严童子先成佛,琐骨仙人后化身”则体现了对生死轮回的理解,强调了生命的转化与升华。随后提到的“共喜伯仁今有母”,既是对楼少阳的安慰,也流露出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最后一句“全作西方会上人”则是将对逝者的思念上升到宗教的层面,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提及继室与侯家,展示出对母亲的怀念。
- 第二联通过“荧粕”与“枢臣”的对比,表达了对普通人与高官之间的无差别观念。
- 第三、四联提到的“香严童子”和“琐骨仙人”则将佛教思想融入其中,反映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
- 第五、六联通过对楼少阳的关怀,展现出对母亲的感念与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香严童子”与“琐骨仙人”。
- 比喻与象征手法,荧粕、枢臣等词汇不仅有字面意义,更隐含着对社会地位的思考。
-
主题思想:
- 诗歌整体围绕对逝者的怀念,表现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死哲理的领悟,传递了超越生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荧粕:象征普通而美好的存在。
- 香严童子:代表修行成佛的境界。
- 琐骨仙人:隐喻生命的转化与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荧粕”象征什么?
- A. 普通的事物
- B. 贵重的食物
- C. 高官
- D. 仙人
-
“香严童子”指的是:
- A. 一位普通人
- B. 已成佛的修行者
- C. 一位官员
- D. 楼少阳
-
诗中强调生死轮回的句子是:
- A. 继室侯家古有闻
- B. 荧粕还得配枢臣
- C. 向来已悟空乘法
- D. 香严童子先成佛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姜特立的诗更注重于对亲情的珍视与哲理的思考;李白则更多表现了个体的孤独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