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客慈仁古寺中,
苍龙鳞畔泣春风。
布衣自有布衣语,
不与簪绅朝士同。
白话文翻译:
有位客人在慈仁古寺中,
在苍龙鳞片的岸边,感受到春风的悲伤。
平民也有自己的说法,
不与官员、士大夫的言论相同。
注释:
- 客:这里指的是诗中的主人公,来访者。
- 慈仁古寺:古老而仁慈的寺庙,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受。
- 苍龙鳞:象征着龙的鳞片,可能是指水边的某种景象或传说中的龙。
- 布衣:指平民,普通百姓。
- 簪绅:指戴着簪子的士大夫,象征着官员或社会上层人士。
- 朝士:指在朝廷中任职的官员。
典故解析:
- 苍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通常与风调雨顺、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
- 布衣与簪绅:这两个词代表了社会的两种阶层,强调了普通人和上层社会之间的差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见长,关注社会现实,常以平民的视角反映社会百态。
创作背景:
这首《都下竹枝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慈仁古寺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春日的场景,客人在此感受到春风带来的忧伤。诗中通过“苍龙鳞畔”这一意象,传达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无常,隐含了对生命的感慨。诗人以平民的视角,表达了自己与上层社会的距离,强调了“布衣”也有自己的声音和情感。整首诗在结构上简单而富有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平民生活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不公。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邃而细腻,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有客慈仁古寺中:引入场景,设定在宁静的古寺。
- 苍龙鳞畔泣春风:通过“苍龙”意象,表达春风的悲伤,暗示自然景象与人心的共鸣。
- 布衣自有布衣语:强调普通人的声音和表达方式,与上层社会的观点不同。
- 不与簪绅朝士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阶层的不同,表达了自我认同。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龙鳞”比喻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风与古寺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融,突出平民的声音与上层社会的对比,反映出对社会阶级的思考和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 苍龙:象征力量与高贵,同时也暗示了权力的不可捉摸。
- 春风:传递生命的气息,亦可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布衣:代表普通人,强调他们的独立性与自我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慈仁古寺”是指什么? A. 一座新建的寺庙
B. 一座古老的寺庙
C. 一座著名的宫殿
答案:B -
“布衣”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官员
B. 平民
C. 学者
答案:B -
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观点? A. 上层社会的荣耀
B. 普通人的声音
C. 政治的腐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本诗相似之处在于都运用了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描绘春景的美丽,后者则强调了平民的声音和社会的差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