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天一只蓬蒿箭,搅动支那百万兵。
不得云门行正令,几乎错认定盘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思考。诗中提到“蓬蒿箭”,象征着战斗的武器,暗示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搅动支那百万兵”则描绘了大规模的兵员动员,表现出战争的惨烈与动荡。而“不得云门行正令”则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渴望,云门象征着道理和正义;最后一句“几乎错认定盘星”则反映出在混乱中迷失方向,失去了对正确道路的判断。
注释:
- 蓬蒿箭:蓬蒿是一种杂草,用以形容简陋的武器,暗指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支那:古时对中国的称呼,此处指代中国。
- 云门:道教的一个象征,代表着理想和正确的道路。
- 盘星:指星宿,古代人常用星象来判断和指引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法恭,宋代僧人,曾在寺院中修行,注重佛教思想的传达。他的诗作多涉及政治、社会和人生哲理,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困苦。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战乱的无奈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释法恭的《偈四首》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诗中“蓬蒿箭”与“百万兵”的对比,展现了武器的简陋与兵员的庞大,暗示出战争的悲惨与不公。诗人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景象,更深入探讨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诗句中的“不得云门行正令”,显示出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失望与追求,而“几乎错认定盘星”则让人感受到在混乱中迷失方向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鲜明,既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也有对个人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天一只蓬蒿箭:五天内只打出一只简单的箭,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频繁和武器的简陋。
- 搅动支那百万兵:战争的号角响起,动员了百万士兵,展现出战争的规模与残酷。
- 不得云门行正令: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对政府的失望。
- 几乎错认定盘星:在动荡的时代,人们对未来和方向的迷茫,失去了对正确道路的判断。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蓬蒿箭”与“百万兵”的对比,突出战争的伤害与无奈。
- 隐喻:云门象征理想,而盘星则象征方向,二者的结合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与政治理想的冲突,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蒿箭:象征着战争的简陋与惨烈。
- 百万兵:显示出战争的规模与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 云门:象征理想与正义的追求。
- 盘星:象征方向与未来,反映出人们在动荡中迷失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五天一只蓬蒿箭”中“蓬蒿”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荣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丽
D. 个人的理想 -
“不得云门行正令”中的“云门”象征什么? A. 迷失的方向
B. 理想与正义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追求 -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理想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个人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反映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释法恭的《偈四首》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释法恭则更加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