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白话文翻译:
这段黄沙中干枯的骷髅,其实曾经是桃李的花朵。
如今我不忍心再去看它,曾经的我恨不得看不到。
时光像风一样不断吹打,美丽的眼睛和巧妙的笑容仿佛就在眼前。
它没有脚,没有眼睛,只需一笔便成了一片。
注释:
- 髑髅:骷髅,指死者的遗骸,象征死亡和无常。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青春和美好。
- 业风:指时光的流逝,如风一样无形无影。
- 美目巧笑:形容美丽的眼睛和迷人的笑容,暗示年轻的生命活力。
- 无脚无眼:隐喻死亡和失去生命的无助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闻名。他的诗多以抒情见长,常常结合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髑髅颂》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动荡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歌鉴赏:
《髑髅颂》以骷髅为起点,展开了一幅关于生命、死亡和无常的画面。诗的开头以“黄沙枯髑髅”揭示出死亡的残酷和生命的短暂,骷髅曾是“桃李面”,说明曾经的美好和青春的消逝。接着“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一语,显示出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人生的无奈。
之后“业风相鼓击”,用风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在风中飘散。接着提到“美目巧笑倩”,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仿佛是对年轻时光的向往。然而“无脚又无眼”,则是对骷髅的冷酷描绘,象征着生命的无助和脆弱,最终以“著便成一片”收尾,暗示生命的消逝如同一笔勾销,留下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回忆。
整体而言,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黄庭坚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青春的无尽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这句通过对比展现出骷髅与桃李花的对立,暗示生命的转瞬即逝。
-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表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以风象征时间,描绘出美好瞬间的流逝,强调美与时间的对抗。
-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骷髅的无助感让人深思,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骷髅比作桃李,强调生命与死亡的对比。
- 拟人:赋予时间以生命,表现其无情。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表现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揭示了生与死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骷髅:象征死亡与无常。
- 桃李:代表青春与美好。
- 黄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象征青春与美好的意象是什么?
- A. 黄沙
- B. 髑髅
- C. 桃李
- D. 业风
-
填空题:全诗通过(__)表现时间的流逝。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死亡的无畏态度。(对/错)
答案:
- C. 桃李
- 风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黄庭坚:李白的作品常以豪放不羁的风格著称,表现对人生的洒脱,而黄庭坚则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感受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虽同样探讨生命,但情感基调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黄庭坚诗歌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