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师白丈于帆山寓舍剧谈竟夕感而有作》

时间: 2025-01-01 15:16:35

相逢讶消瘦,执手泪先倾。

即此通宵话,难穷隔岁情。

孤镫摇旅梦,落叶走秋声。

明发又言别,帆山翠色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逢讶消瘦,执手泪先倾。
即此通宵话,难穷隔岁情。
孤镫摇旅梦,落叶走秋声。
明发又言别,帆山翠色横。

白话文翻译

相逢时惊讶于你的消瘦,握手时泪水先行倾落。
就这样通宵谈论,难以尽述我们隔年而来的情谊。
孤灯摇曳着我远行的梦,落叶伴随着秋天的声音。
明天又要分别,帆山的翠色依旧横亘在眼前。

注释

  • :惊讶,意外。
  • 消瘦:形容人变得瘦弱,通常因病或忧愁。
  • 执手:握手,表示亲密和情感。
  • 通宵:整个夜晚,不眠。
  • 难穷:难以尽述,形容情感深厚,难以用言语表达。
  • 孤镫:一盏孤独的灯,暗指寂寞或孤独的夜晚。
  • 旅梦:旅途中的梦,寓意对故乡或亲人的思念。
  • 落叶:秋天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
  • 明发:明天的分别。
  • 翠色:绿色,形容山的青翠。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孤镫”和“落叶”,能联想到古代文人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在古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承庆,清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情感细腻且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汪承庆与其师友相聚之时,表达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与离别的伤感。正值秋季,落叶纷飞,恰如离别的愁绪,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灯与秋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相逢讶消瘦,执手泪先倾”便直接点出重聚的感慨与情感的流露。两位老友重逢,彼此都因时光的流逝而有所改变,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惊讶与心痛。接着“即此通宵话,难穷隔岁情”,则进一步深化了二人之间的情谊,尽管谈了整整一夜,但情感的深度仍然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诗中“孤镫摇旅梦,落叶走秋声”两句,描绘了孤独夜晚的意境,孤灯下的思绪与秋天的声音交织,渗透着离别的惆怅。最后一句“明发又言别,帆山翠色横”则是对明天分别的预感,帆山的翠色既是自然的美丽,又象征着永恒的记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表现了对师友情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逢讶消瘦:表达重逢时对友人变化的惊讶。
    • 执手泪先倾:通过握手流泪,展现情感的真挚。
    • 即此通宵话:通宵的交流象征着深厚的友谊。
    • 难穷隔岁情: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情感的深厚。
    • 孤镫摇旅梦:孤灯下的梦境,暗示孤独与思念。
    • 落叶走秋声:秋天的落叶,隐喻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 明发又言别:明天的分别,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孤独。
    • 帆山翠色横:美丽的山色,象征着不变的情谊。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镫摇旅梦”,将孤灯和梦联系,暗示内心的孤独。
    • 拟人:如“落叶走秋声”,赋予落叶声音,增强了秋天的意境。
    • 对仗:如“相逢讶消瘦,执手泪先倾”,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重逢与离别,表达了对师友情谊的珍惜与感慨,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间的真情。

意象分析

  • 孤镫:象征孤独,代表在夜晚的思考与反思。
  • 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生命的无常。
  • 秋声:传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帆山翠色:美好的自然景色,寓意着永恒的友谊与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相逢讶消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惊讶
    B. 高兴
    C. 悲伤
    D. 无所谓

  2. “孤镫摇旅梦”中的“孤镫”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D. 繁华

  3. 诗中的“落叶”主要象征: A. 春天
    B. 时光流逝
    C. 繁荣
    D. 友谊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主题围绕着亲情与思念。
  • 李白的《送友人》则表现了友情与壮志,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更为豪放。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对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汪承庆的诗歌更为细腻,注重内心情感的描绘,而杜甫和李白则在表达离别情感时更为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传》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诗词的语言艺术》
  4. 《诗词背后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