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北山送胜上人》
时间: 2025-01-01 12:3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北山送胜上人
作者: 王安石
苍藤翠木江南山,
激激流水两山间。
山高水深鱼鸟乐,
车马迹绝人长闲。
云埋樵声隔葱蒨,
月弄钓影临潺湲。
黄尘满眼衣可濯,
梦寐惆怅何时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美丽景致。苍翠的藤蔓和青翠的树木环绕着江南的山,激流奔涌在两座山之间。山高水深,鱼鸟在这里欢快地生活,马车的踪迹消失,令人感到悠闲自在。云雾笼罩着樵夫的声音,与葱郁的树林隔绝,明月照耀着钓鱼者的影子,映在潺潺的水流上。满眼的黄尘让我衣服都可以洗净,梦中惆怅,何时才能回到这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藤:苍绿色的藤蔓。
- 激激流水:形容流水急促的样子。
- 车马迹绝:车马的痕迹消失,指交通不便,环境清幽。
- 樵声:砍柴的声音。
- 葱蒨:形容茂盛的植物。
- 潺湲:形容水流细小而缓慢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的自然意象和田园生活常见于中国古典诗歌,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冲之,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推行变法闻名,主张富国强兵,重视教育,倡导理学。他的诗歌以清新简练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王安石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表达了他对胜上人(可能是友人或高僧)的送别情感,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忆北山送胜上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江南的翠绿山水,勾勒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苍藤翠木江南山,激激流水两山间”,将读者带入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青翠的藤蔓和茂密的树木,活泼的流水渲染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山水图。接下来的“山高水深鱼鸟乐,车马迹绝人长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车马的消失与人们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尤其是在“黄尘满眼衣可濯,梦寐惆怅何时还”中,诗人不仅在描绘外部环境的美好,同时也在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藤翠木江南山:描绘了江南的青翠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 激激流水两山间:流水声声不息,增强了自然的动感。
- 山高水深鱼鸟乐:山高水深,适宜鱼鸟栖息,暗示自然的和谐美好。
- 车马迹绝人长闲:交通不便,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云埋樵声隔葱蒨:云雾弥漫,樵夫的声音被隔离,增加了诗的宁静感。
- 月弄钓影临潺湲:月光照射下的钓鱼者影子,增添了诗的意境。
- 黄尘满眼衣可濯:环境中的黄尘,表达了对自然的希望与渴望。
- 梦寐惆怅何时还:内心的惆怅与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增强诗的感情表达。
- 对仗:如“黄尘满眼衣可濯”与“梦寐惆怅何时还”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藤: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之美。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常与夜晚的宁静相关。
- 黄尘:代表世俗的烦恼与尘世的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江南山”主要指的是哪个自然特征? A. 平原
B. 高山
C. 田野 -
“车马迹绝人长闲”的意思是:
A. 车马很多,人很忙
B. 车马的痕迹消失,人们很悠闲
C. 人来人往,车马繁忙 -
诗中“梦寐惆怅何时还”的情感主要表达了: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安石)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 vs. 李白:两位诗人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宁静和隐逸的生活,而李白则常常表达壮阔的豪情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概论》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