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士云》

时间: 2025-01-01 18:20:58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李士云
王安石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赠送给李士云的。李子山是个水乡的人,却常常住在城里。他的笔尖描绘出婀娜的姿态,但心灵和手法最初并未相交。我听闻大梵天,仿佛在高空中跨越着鸡和孔雀。执着铃铛摇动着红色的幡,浩劫来临时一切都显得无所作为。你有才华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或许可以抚慰内心的寂寞。我们可以一起去验证真理,未来的岁月是在辽阔的天地间。

注释

  • 李子山:诗中提及的人,可能是王安石的朋友或同道者,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 毫端:指毛笔的尖端,象征文人笔力。
  • 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身姿。
  • 大梵天:佛教中最高的神,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
  • 浩劫:大灾难,通常指天灾人祸。
  • 寥廓:宽广的空间,常用于形容未来的无限可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闻名,主张“以文治国”,在词风上追求简练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他进行变法的时期。诗中寄托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赠李士云》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设定了李士云的身份,既有乡土的淳朴,又因生活在城市而增添了一层复杂性。接着,通过“毫端出窈窕”展示了李士云作为文人的才情,既有外在的美感,又隐含着内心的追求。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一联则引入了佛教的意象,象征着一种超越尘世的追求,表达了一种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执铃扬赤幡”呈现出一种仪式感,暗示着在浩劫来临时,人的无力和无奈。

最后两句“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则是对李士云的期待,寄希望于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慰藉内心的孤独感。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李子山水人,而常寓城郭:介绍李士云的身份,既有乡土气息又有城市生活的影响。
  2. 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描绘他的文才和内心的追求,突出对美的向往。
  3. 我闻大梵天,擎跨鸡孔雀:引入佛教意象,表达一种超然的生活理想。
  4. 执铃扬赤幡,浩劫净无作:展现人面对大灾难时的无奈与无力。
  5. 仕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寄予朋友希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
  6. 相与验其真,他年在寥廓:期待未来能共同探索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士云比作山水人,体现其个性与背景。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语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大梵天象征着超越的理想,赤幡象征着信仰与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思熟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与乡土的淳朴。
  • 鸡孔雀:象征普通与珍贵的对比,可能暗示对生活的思考。
  • 赤幡:象征着信仰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赠李士云》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友情与理想
    • B. 自然风光
    • C. 战争与和平
  2. 诗中提到的“大梵天”象征什么?

    • A. 俗世的纷扰
    • B. 超然的境界
    • C. 繁华的城市
  3. “执铃扬赤幡”这一句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生活的艰辛
    • B. 信仰的追求
    •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赠刘景文》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在诗中均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王安石侧重于哲理与思考,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人情与生活的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王安石诗集》
  2. 《宋代诗词的艺术与思想》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信息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赠李士云》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