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一次前韵
王安石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灯光透过纱帘,照亮书本,正好能读《楞严经》,但不必挂念家中事务。能够理解世间万象如梦一般的事物,世上唯一真实的就是那妙莲花。
注释:
- 灯: 指灯光,象征着知识与启迪。
- 楞严: 这里指《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强调佛教的智慧与修行。
- 诸缘: 指世间万象与因缘,强调事物的因果关系。
- 妙莲花: 象征着纯洁与智慧,是佛教中常用的意象,代表真实与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政治改革和文学成就著称。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洒脱,常常融合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再次前韵》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之时。诗中透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再次前韵》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王安石通过简单的意象与清晰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领悟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开篇“秋灯一点映笼纱”,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秋夜,灯光透过纱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这个意象不仅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也暗示出诗人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与沉静思考的环境。
接下来的“好读楞严莫念家”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可以看出,王安石在此时已经不再过于关注家庭琐事,而是希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最后两句“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则是诗的高潮,诗人通过“诸缘如梦”的表述,提醒人们世间万物皆为幻影,唯有真理与智慧才是持久的。而“妙莲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解脱与圆满,是王安石对人生真谛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既有对佛教思想的引介,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立见解,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灯一点映笼纱: 描绘秋夜的宁静,灯光透过笼纱,营造出温暖的学习氛围。
- 好读楞严莫念家: 强调读《楞严经》的重要性,告诫自己不必思念家庭琐事。
- 能了诸缘如梦事: 表达对世间万象认知的智慧,明白一切皆为虚幻。
- 世间唯有妙莲花: 强调唯有智慧与真理才是真正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 “诸缘如梦”,通过梦的比喻来形容世间万象的虚幻。
- 对仗: 诗中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智慧与解脱,超越世俗的纷扰,强调佛教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 知识与启蒙,象征智慧。
- 莲花: 代表纯洁、智慧与解脱,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的“妙莲花”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真理与智慧
- C. 家庭
-
“秋灯一点映笼纱”中的“笼纱”指的是什么?
- A. 窗帘
- B. 纱布
- C. 书籍
-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哪个?
- A. 道德经
- B. 楞严经
- C. 论语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风截然不同,王安石更偏重于哲理与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与自然的表现。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各自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