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春》

时间: 2024-12-31 06:03:45

凤炬尚留残泪,鸭炉犹袅馀香。

鸟声惊起江南梦,檐额透晴光。

淡淡烟笼竹径,霏霏露湿花房。

粉须闲数芳丛里,蝴蝶上钗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堂春
凤炬尚留残泪,鸭炉犹袅馀香。
鸟声惊起江南梦,檐额透晴光。
淡淡烟笼竹径,霏霏露湿花房。
粉须闲数芳丛里,蝴蝶上钗梁。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蜡烛上的泪水尚未干,鸭炉中仍飘荡着余香。
鸟鸣声惊醒了江南的梦,檐下透出明媚的阳光。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竹林小径,细细的露水湿润了花房。
我闲暇时数着芳香的花丛,蝴蝶飞舞在梳妆台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炬:指蜡烛,因其形状像凤凰的火炬。
  • 鸭炉:一种用来烤鸭的炉子,这里泛指炊事的香气。
  • 檐额:屋檐的边缘。
  • 淡淡烟:轻薄的烟雾。
  • 霏霏露:细腻的露水。
  • 粉须:指香粉,可能是指花香。
  • 钗梁:意指梳妆台或梳妆用的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了江南的优雅与宁静,透过自然描写,传达了对春日梦境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女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其诗作多描绘女性生活、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清代中期,正值江南地区春暖花开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诗歌鉴赏:

《锦堂春》是一首典雅的春日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的柔美与宁静。开篇用“凤炬尚留残泪”点出一种柔弱的情感,暗示着在这温暖的春日中,依然有未曾愈合的忧伤。这种 juxtaposition(对比)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情感层次。

接着,诗人描绘鸭炉的余香,唤起了家庭温暖的气息,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安宁。鸟声的惊起则象征着梦境的破碎,给人一种短暂的惆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为生动,淡淡烟雾与露水的结合,构建出一个典雅的春日场景,仿佛可以听见自然的低语。最后一联提到“粉须闲数芳丛里,蝴蝶上钗梁”,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周遭自然的热爱。这种闲适和宁静让人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独特魅力,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蜡烛的余泪,暗示着情感的延续与未愈的伤痕。
  • 第二联通过鸭炉的香气引入家庭温暖,形成生活的和谐感。
  • 第三联表现出晨雾与露水的清新,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第四联则通过闲适的心态,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比作凤炬,增添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鸟声惊起梦境,使自然有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淡淡烟笼竹径,霏霏露湿花房”,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春天的热爱,反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态度,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炬:象征温暖和情感的延续。
  • 鸭炉:代表家庭的温馨与美味。
  • 鸟声: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梦境的破碎。
  • 烟、露:传达宁静和清新的气息。
  • 蝴蝶:象征美丽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凤炬”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 A. 鸟类
    • B. 烛火
    • C. 花香
    • D. 水流
  2. 诗中提到的“鸭炉”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家庭温暖
    • C. 梦境
    • D. 乡愁
  3. 诗的最后一联描绘了什么意象?

    • A. 雨滴
    • B. 蝴蝶
    • C. 月亮
    • D. 星星

答案:

  1. B. 烛火
  2. B. 家庭温暖
  3. B. 蝴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曹慎仪与李白的春日描写各有千秋,前者细腻温婉,后者豪放奔放,展现了不同的春日情怀。曹慎仪的《锦堂春》更注重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的诗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江南诗词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