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晖亭》
时间: 2025-01-19 15:49: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亭叠嶂东,宛是古屏风。
每到天将暮,浑疑日再中。
余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
一水漪涟媚,千岩木叶红。
玳筵何烜赫,火宅忽牢笼。
隙晃归巢燕,檐拖截涧虹。
果迷丹橘熟,洞讶赤城通。
似烧连松坞,如斑染竹丛。
近邀青琐客,来伴紫芝翁。
望久情无倦,吟多兴未穷。
阳乌看黯黯,归马恨怱怱。
会待长栖隐,青冥逐去鸿。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独的亭子在重重叠嶂的东边,宛如一幅古老的屏风。每当傍晚时分,仿佛太阳又要重新升起。余晖依然洒在天际,新月已经拉开了弓箭。一水轻波荡漾,千山万岭的树叶红得如火。华丽的宴席何其辉煌,仿佛火宅忽然被笼罩。燕子在光影中归巢,屋檐下悬挂着映照溪水的彩虹。果园里丹橘成熟,洞中人惊讶于赤色的城池。看似火烧连绵的松林,像斑斓染色的竹丛。近来邀请青琐的朋友,来陪伴紫芝的老翁。望着远方的景色情意绵绵,吟诵的兴致始终未减。阳光下的乌鸦似乎显得黯淡,归来的马儿恨不得快些回家。终会有一天,期待长久隐居,青天之下追逐那只鸿雁。
注释:
- 孤亭:孤独的亭子,象征孤独与宁静。
- 叠嶂:重重的山峦,表示自然的雄伟。
- 宛是:宛如,形似。
- 余霞:残余的晚霞,喻指傍晚的余晖。
- 漪涟:水面波纹,形容水的柔美。
- 玳筵:华丽的宴席,象征生活的富贵。
- 火宅:泛指充满火焰的地方,象征危险或烦恼。
- 恨怱怱:恨不得快点,表达归乡的迫切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字子安,号梅溪,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南宋时期,王禹偁在其余生中经历了政治动荡与个人失意,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晖亭》以其细腻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人在描写西晖亭的景色时,不仅展现了自然美的细腻之处,更通过意象的层叠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思考。全诗以孤亭为起点,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周围山峦重叠,宛如古老的屏风,展现出一种古朴而温暖的意境。
傍晚时分,余晖洒落,诗人将日落与新月的交替描绘得淋漓尽致,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水波荡漾、山色红叶,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绚烂。
在宴席的描写中,从“玳筵”到“火宅”,诗人将繁华与危险对比,体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最后,诗人渴望归隐的情感愈发明显,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亭叠嶂东:孤独的亭子位于重叠的山峦东侧,暗示了诗人的孤寂。
- 宛是古屏风:亭子如同古老的屏风,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每到天将暮:每当傍晚来临,时间的流逝感加重。
- 浑疑日再中:夕阳西下,让人感觉似乎是白天又回来了。
- 余霞犹散绮:晚霞依然绚丽夺目,象征美好的瞬间。
- 新月已张弓:新月如同弓箭,寓意新的开始与希望。
- 一水漪涟媚:水面轻轻荡漾,展现自然的柔美。
- 千岩木叶红:千山万岭的树叶已然红透,描绘秋天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宛是古屏风”,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余霞犹散绮,新月已张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恨怱怱”,赋予动物情感,使其更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亭: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 余霞: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
- 新月: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千岩木叶:表现秋天的生机与活力。
- 青冥:象征理想的归宿与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亭叠嶂东”中的“孤亭”代表什么?
- A. 热闹的场所
- B. 孤独与宁静
- C. 庄严的宫殿
-
诗中提到的“新月已张弓”意味着什么?
- A. 结束
- B. 希望与新的开始
- C. 失落
-
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渴望
- C. 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禹偁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禹偁更侧重于细腻的景物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放的情感。如《庐山谣》中的气势磅礴与《西晖亭》的细腻温柔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王禹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