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留题》
时间: 2025-01-19 13:5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山寺留题
作者: 王禹偁 〔宋代〕
吟入惠山山下寺,
古泉闲挹味何嘉。
好抛此日陶潜米,
学煮当年陆羽茶。
犹负片心眠水石,
略开尘眼识烟霞。
劳生未了还东去,
孤棹寒篷宿浪花。
白话文翻译
吟唱着走进惠山山下的寺庙,
古老的泉水让我悠闲地品味着何等美好。
我真想抛掉今天的烦恼,像陶渊明那样种田,
学习陆羽泡茶的技艺。
我的心仍旧寄托在这水石之间,
稍微睁开尘世的眼睛,识别那烟霞的美丽。
人生的劳碌尚未结束,仍旧向东而去,
孤舟轻篷在浪花中栖息。
注释
- 吟:吟唱,吟咏。
- 惠山:指惠山寺,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
- 古泉:古老的泉水。
-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生活著称。
- 陆羽:陆羽,唐代著名茶学家,著有《茶经》。
- 片心:一颗心。
- 水石:指水和石头,这里象征自然。
- 尘眼:尘世的眼睛。
- 烟霞:山间的云雾和夕阳的美景。
- 劳生:辛劳的生活。
- 孤棹:孤独的小船。
- 寒篷:寒冷的篷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禹偁(惟一,生卒年不详),字子厚,号阮亭,宋代诗人,擅长诗文,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禹偁游历惠山寺时,正值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惠山寺留题》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惠山寺的优美景致和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展现了王禹偁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吟入惠山山下寺”引入,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古泉闲挹味何嘉”,古泉的清凉与美味使诗人感受到自然的恩赐,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将陶渊明与陆羽的生活理想融入自身,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想要回归自然,还希望学习古人的智慧,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几句“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篷宿浪花”,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虽然他向往隐逸,但生活的劳累依然存在,无法完全逃离。孤舟轻篷的意象,既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也暗示着他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这种对比让整首诗更加深刻,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吟入惠山山下寺:诗人吟咏着走入惠山山下的寺庙,开启了对自然与心灵的探索。
- 古泉闲挹味何嘉:古老的泉水让我悠闲地品味,表现出对自然清新之美的赞美。
- 好抛此日陶潜米:希望抛弃现实的烦恼,向往陶渊明那种淡泊的生活。
- 学煮当年陆羽茶:学习陆羽泡茶的技艺,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犹负片心眠水石:尽管心灵寄托于自然的水石之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向往。
- 略开尘眼识烟霞:略微睁开尘世的眼睛,可以识别烟霞的美,暗示在世俗中仍能发现美好。
- 劳生未了还东去:生活的劳碌尚未结束,诗人仍需继续向前,表达出对生活的无奈。
- 孤棹寒篷宿浪花:孤舟栖息在浪花中,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寻求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美味,形象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的馈赠。
- 对仗:如“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篷宿浪花”,展现了诗人语言的对称美。
- 意象:水、石、烟霞等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通过对惠山寺的描绘,王禹偁传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惠山: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古泉:代表着清新、纯净的生活态度。
- 陶潜:象征着隐逸与自给自足的生活。
- 陆羽:代表着追求生活品质的精神。
- 水石:象征着自然的安宁与心灵的寄托。
- 烟霞: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抛弃什么以追求隐逸生活? a) 朋友
b) 现实的烦恼
c) 书籍
d) 旅行 -
“孤棹寒篷宿浪花”中“孤棹”指代什么? a) 朋友
b) 船
c) 心情
d) 生活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隐逸生活
c) 旅行
d) 战争
答案:
- b) 现实的烦恼
- b) 船
- b) 隐逸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惠山寺留题》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禹偁在描绘自然的同时,夹杂着对现实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为纯粹地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坚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读》
- 《王禹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