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螯二首》

时间: 2025-01-06 09:01:54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

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

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

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

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

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车螯二首
作者:王安石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
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
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
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
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
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

白话文翻译

车螯的肉非常美味,因此人们将其烹饪成佳肴。
而它的壳却毫无味道,被人们抛弃,抛弃后还能长久保存。
我曾经怜惜它的肉,觉得它柔软甘甜,易于咀嚼吞咽。
又曾感到奇怪,它的壳虽然有用,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醉客欢快地大吃一顿,把残渣随意扔在墙角。
谁能去收拾这些残渣,去找人问医呢?

注释

  • 车螯:指的是一种水产品,通常指螃蟹或虾等,肉质鲜美。
  • 烹燔:烹饪,烧制。
  • 壳以无味弃:壳没有味道,被人丢弃。
  • 甘咀吞:甘,指美味;咀,指咀嚼;吞,指吞下。
  • 醉客快一噉:醉酒的客人痛快地吃了一顿。
  • 持用讯医门:持用,意指使用;讯医门,向医生询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倡导新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来增强国家实力。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车螯二首》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高峰期,他在诗中借车螯的美味引发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车螯二首》是王安石通过描写车螯这一美味食物,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车螯肉美味的赞美,引导读者关注其外壳的无味与被弃之态,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美味的欣赏,更引发了他对价值与被重视程度的思考。

后半部分则通过醉客的行为,展现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与对残余的漠视,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诗中提到的“讯医门”,不仅是字面的询问医生,更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智慧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美味与无味、珍视与弃置的对比,折射出社会对人事物的不同态度,进而引发人们对价值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车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强调车螯肉的美味,因其美味而被烹饪。
  • 壳以无味弃,弃之能久存:壳没有味道,被人丢弃,但丢弃后却能长久保存,暗示有用的东西常被忽视。
  • 予尝怜其肉,柔弱甘咀吞:表达了对车螯肉的喜爱,肉质柔软,容易咀嚼和吞咽。
  • 又尝怪其壳,有功不见论:感到奇怪,壳虽有用却没有受到重视。
  • 醉客快一噉,散投墙壁根:醉酒的客人痛快地吃,留下残渣随意扔掉,表现出对美味的追求。
  • 宁能为收拾,持用讯医门:质疑谁会去收拾这些残渣,暗示生活的无奈与对智慧的渴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车螯肉与壳的对比,突出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与对无味物品的漠视。
  • 隐喻:壳的无味象征着那些被忽视的价值,而肉的美味则象征着受宠爱的事物。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车螯的美味为引子,探讨了被忽视的价值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螯:象征美味与珍贵,代表着生活中的乐趣。
  • :象征被忽视的价值,暗示人们常常只关注表面的美好而忽略内在的意义。
  • 醉客:象征生活中的享乐与无忧,反映人们的随意与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车螯肉的特点是什么?

    • A. 香辣可口
    • B. 美味
    • C. 颜色鲜艳
    • D. 价格昂贵
  2. 诗中提到的“壳”有什么特点?

    • A. 美味
    • B. 无味
    • C. 贵重
    • D. 易碎
  3. 醉客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 A. 对美食的珍惜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环境的保护
    • D. 对他人的关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车螯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王安石更侧重于思考事物的价值,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奔放的个性。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沉思,后者则更加激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