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其一 庚午送灶》

时间: 2025-01-06 08:13:24

年年箫鼓。

总是宜家儿女。

闹深宵。

酒薄寒犹在,香轻春共摇。

饔飧何日了。

车马不辞劳。

消受饧糕粥,更鏖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箫鼓。总是宜家儿女。闹深宵。酒薄寒犹在,香轻春共摇。饔飧何日了。车马不辞劳。消受饧糕粥,更鏖糟。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听见箫鼓声,都是为了庆祝家中儿女的欢聚。喧闹声在深夜中回荡,酒虽然薄,却仍然在寒冷中温暖着人心,香气轻轻飘荡,春风也随之摇曳。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丰盛的饭菜呢?即便车马劳累,也不觉得辛苦。只希望能享受那甜糯的糕粥,借此消磨时光。

注释: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于庆祝和欢宴。
  • 宜家儿女:适合家中儿女,指家庭团聚的场景。
  • 闹深宵:形容夜晚的热闹气氛。
  • 酒薄寒犹在:指酒虽然不浓烈,但在寒冷的夜晚依然带来温暖。
  • 饔飧:饮食,饭菜的意思。
  • 消受饧糕粥:享受甜糯的糕点和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闿运(1765年-1814年),字子丰,号澄逸,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王闿运的诗作多描绘田园生活,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他在诗中常融入哲理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女冠子 其一 庚午送灶》写于农历庚午年(1810年),正值春节前后,作者在送灶神的节日气氛中,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清代社会对家庭和睦的重视,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庆祝。

诗歌鉴赏:

这首《女冠子 其一 庚午送灶》以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春节的温馨气氛,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团聚的深情厚谊。开篇的“年年箫鼓”即刻唤起了节日的热闹感,箫鼓声与儿女的欢聚构成了浓厚的家庭氛围。作者对“酒薄寒犹在”的描写,将寒冷的夜晚与温暖的酒水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虽寒冷却温馨的情感。酒薄而香,正是生活的真谛:即使条件不够好,家庭团聚的温暖和快乐依然能够带来满足感。

接下来的“饔飧何日了”,则透露出一种对丰盛饮食的期待,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而“车马不辞劳”则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忙碌的身影,尽管辛苦,但心中充满了对团圆的渴望和期盼。最后一句“消受饧糕粥,更鏖糟”更是将节日的味道具象化,饧糕和粥是节日的象征,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清代社会对家庭和睦、幸福生活的向往,折射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箫鼓。总是宜家儿女。

    • 每年都能听到欢快的箫鼓声,这些声响都是为了庆祝家中儿女的团聚,渗透着浓厚的家庭情感。
  2. 闹深宵。酒薄寒犹在,香轻春共摇。

    • 深夜的热闹声中,即使酒水不浓,但在寒冷的夜晚仍然能感受到温暖,伴随着春风,香气轻轻飘散,令人心旷神怡。
  3. 饔飧何日了。车马不辞劳。

    • 期待着丰盛的饭菜何时能够享用,尽管车马劳顿,却依然乐于奔波,为了团聚的幸福而不辞辛劳。
  4. 消受饧糕粥,更鏖糟。

    • 享受那甜糯的糕粥,希望在这温馨的节日中消磨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的方式将酒和寒冷进行对比,展现出温暖的情感。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句式,如“车马不辞劳”与“消受饧糕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家庭团聚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展现了节日的温馨与快乐,反映了清代人们对家庭和睦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鼓:象征节日庆典和家庭团聚的气氛。
  • :象征温暖与欢愉。
  • 饔飧:象征丰盛的生活与对未来的期待。
  • 饧糕粥:象征节日的美食和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笛子
    B) 箫鼓
    C) 琵琶

  2. 作者表达的节日气氛主要是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欢乐
    C) 恐惧

  3. 诗中提到的“消受饧糕粥”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对辛苦工作的感慨
    B) 对美食的期待
    C) 对未来的不安

答案:

  1. B) 箫鼓
  2. B) 欢乐
  3. B) 对美食的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描述思乡情的名篇。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传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团圆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女冠子 其一 庚午送灶》与《静夜思》对比
    • 前者侧重家庭团聚的欢愉,后者则表现思乡之情,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更加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闿运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