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
起坐达旦二首。
玉酒醺人底昜醒,
月底梅影恰三更。
只嫌老眼清无睡,
不道松声听到明。
白话文翻译:
在醉梦中夜里听到寒霜的风声非常紧促,
醒来坐起直到天亮。
美酒使人迷醉,难以清醒,
月下梅花的影子正好在三更时分。
只怨老眼清醒却无法入睡,
不知松树的声音听到天明。
注释:
- 醉眠:醉酒后沉沉入睡。
- 霜风:寒霜吹来的风,意指天气寒冷。
- 昜:醒的意思。
- 月底:指农历的月末。
- 梅影:梅花的影子,象征清雅和孤傲。
- 三更:夜间的时间段,通常指午夜。
- 老眼:年长者的眼睛,暗示视力衰退。
- 松声:松树枝叶在风中发出的声响。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梅影”与“松声”,可视为自然界中冬季特有的意象,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而松树则代表长青和不屈。这些自然意象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诗人通过夜晚的饮酒情景,表达对时光流逝和衰老的感慨,结合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清醒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饮酒后的醉意与清醒之间的矛盾,以及年岁渐长后的感慨之情。诗人以“醉眠”开篇,既表明了自己的迷醉状态,又暗示了内心的空虚与对现实的无奈。紧接着的“霜风甚紧”,将自然的寒冷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月光下,梅花的影子恰好映在眼前,诗人仿佛在这静谧的夜晚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美。在“只嫌老眼清无睡”一句中,诗人揭示了因年老而失眠的现实,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而“松声听到明”则是一种对自然的细致聆听,似乎在提醒诗人即使在失眠中,依然可以从周围的声音中寻找到某种慰藉。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的徘徊,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在醉酒后沉沉入睡,夜里听到寒霜的风声,感受到外界的寒冷与紧迫。
- 起坐达旦二首:从梦中醒来,坐起直到天亮,表现出深夜的孤独与无奈。
- 玉酒醺人底昜醒:美酒使人沉醉,难以清醒,体现出饮酒后的迷醉状态。
- 月底梅影恰三更:月光下梅花的影子恰好在三更时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
- 只嫌老眼清无睡:只怨年老的眼睛清醒却无法入睡,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
- 不道松声听到明:不知松树的声响竟然听到天明,暗示了对自然的细致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醉眠”对“昜醒”,“梅影”对“松声”,形成了和谐美感。
- 意象:梅花与松树,分别象征着高洁与坚韧,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和哲理。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醉与醒之间的孤独和无奈,展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代表寒冷,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梅影:象征清雅与孤独,体现诗人高洁的情操。
- 松声:代表长青与坚韧,暗示诗人对生活的执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影”象征着什么? A. 高洁与孤独
B. 热情与奔放
C. 生命与死亡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无法入睡? A. 饮酒过量
B. 年龄增长,眼睛清醒
C. 思念故人 -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中的“霜风”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风
B. 寒冷的风
C. 微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在夜晚的自然环境中反思人生。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醉眠夜闻霜风甚紧》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在夜晚饮酒中探讨孤独与清醒的主题,但杨万里更多地着眼于自然的冷静与时光的流逝,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洒脱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