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时间: 2025-01-17 08:44:12

西岘山光照旧庐,北湖水色漾新居。

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万岳千岩双不供,轻风细浪一夫须。

来书便当催诗雨,雪後灯前卷复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西岘山光照旧庐,
北湖水色漾新居。
翠鬟夜欲凌波去,
玉镜晨当扫黛初。
万岳千岩双不供,
轻风细浪一夫须。
来书便当催诗雨,
雪後灯前卷复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岘湖堂的优美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西岘山的阳光照耀着旧居,北湖的水波荡漾着新居的色彩。夜晚,翠色的鬟发仿佛要随波逐流而去;清晨,玉镜似乎要拂去黛色的晨雾。万山千岩都无法相互辉映,只有轻风细浪恰似一个人独自徘徊。收到书信,便会催促诗雨的降临,雪后灯前的卷轴又重新展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岘山:地名,指的是位于西边的岘山。
  • :指房屋或居所。
  • 翠鬟:形容女子的头发,翠色的发饰。
  • 凌波:形容在水面行走,轻盈如同在水面上漂浮。
  • 玉镜:比喻洁白的镜子,象征晨光。
  • :指黑色,常用于形容眉毛或山的颜色。
  • 万岳千岩:形容山峰众多,险峻的地貌。
  • 轻风细浪:形容水面上的微风和细小的波浪。
  • 催诗雨:催促雨水,诗人期望能有灵感降临。

典故解析:

  • “诗雨”是指诗的灵感和创作的机会,古人常以雨水象征诗文的降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岘湖堂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宁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岘湖堂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首句“西岘山光照旧庐”用光影描绘出旧居的温暖与宁静,勾勒出一种和谐的乡村生活。接着,诗人转向北湖,水波荡漾的景象象征着新居的美好,代表了生活的变迁与希望。

在夜晚,诗人想象着翠鬟轻盈如水,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而清晨的“玉镜晨当扫黛初”,则展现了一种新生与清新的气象,寓意生活的希望与朝气。

后面的“万岳千岩双不供,轻风细浪一夫须”则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孤独,轻风细浪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最后两句“来书便当催诗雨,雪後灯前卷复舒”则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期待,体现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细腻,展现了杨万里特有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岘山光照旧庐:西岘山的阳光洒在我的旧居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2. 北湖水色漾新居:北湖的水波荡漾着新居的色彩,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美好。
  3. 翠鬟夜欲凌波去:夜晚,翠色的发饰仿佛要随水波而去,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玉镜晨当扫黛初:晨光照耀,玉镜似乎要拂去晨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5. 万岳千岩双不供:形容山峰众多,没法互相辉映,暗示孤独感。
  6. 轻风细浪一夫须:微风轻拂,细浪涌动,表达人内心的宁静。
  7. 来书便当催诗雨:收到书信时,便会催促诗的灵感降临。
  8. 雪後灯前卷复舒:雪后,灯下的卷轴又重新展开,象征着创作的灵感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自然意象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万岳千岩”和“轻风细浪”,形成对称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岘湖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诗歌创作的期待,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岘山:象征安宁与乡愁。
  • 北湖水:象征生活的变迁与希望。
  • 翠鬟:象征年轻与美好。
  • 玉镜:象征清晨的希望与新生。
  • 万岳千岩: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主要包括哪些元素?

    • A. 山水
    • B. 人物
    • C. 城市
  2. “翠鬟夜欲凌波去”中“凌波去”是什么意思?

    • A. 在水面行走
    • B. 在空中飞翔
    • C. 在山上游玩
  3. 诗人用哪种意象象征创作的灵感?

    • A. 雪
    • B. 水
    • C. 书信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陶渊明的诗风相似,均注重自然描写,但杨万里更多地展现了生活的细腻与变化,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归属。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杨万里的多首经典诗作。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 《诗经》:了解古代诗词的起源与发展。